【人物名片】史炜,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议题涉及空间计量模型、网络数据分析等计量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健康的社会环境决定因素,住房市场结构与房价波动,城市空间结构,房贷的风险分析等。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期刊。论文获得2021年度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最佳论文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一、学成归国:加入IESR的“创院一代”
求学的终点是理想的起点。2016年,当史炜结束海外求学踏上归国之旅时,他未曾想到,自己即将在广州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开启一段与学术理想紧密相连的职业生涯。在择业的关键节点,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独特的学术定位深深吸引了他,这所新成立的学院重视微观数据的收集,强调经济理论与现实数据现实议题的结合,这种“从数据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学术理念,与史炜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认知不谋而合。最终,他毫不犹豫地加入IESR,成为“创院一代”。
冯帅章院长的那番鼓励仍时常在史炜耳畔回响:“对资源数据的重视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未来有意向能够独立开展大型的社会调查。”
这句话不仅坚定了他的选择,更成为他此后科研工作的指引,而过去十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实现了当初的愿景。
史炜很荣幸成为IESR大家庭的一员,这里不仅是一所学院,更是一个孕育学术梦想的共同体。学院汇聚了众多优秀学子,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而来,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他们能力突出,对科研和教书育人有追求。再加上学校给予的充分支持,行政团队的高效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为学术钻研提供了安心的后盾,IESR的学术氛围积蓄着积极的正能量。

2016年7月,史炜在我院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学夏令营上进行科研分享
二、学术探微: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行为
史炜的研究领域长期聚焦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社会网络、微观计量,近年来特别关注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关系如何塑造个体的行为。其中与硕士研究生合作的一个研究项目颇具代表性,史炜回忆道:
“最初的研究构想比较简单,但正是学生的学术热情与执行力推动了项目的深化,所以我们在理论方面有一些新成果,并将它应用在了现实议题中。”
具体而言,以小学课堂座位分配问题为例,研究揭示了既存社会关系网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隐性影响——当两位学生已建立密切友谊时,同桌安排会显著强化其社交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现实问题研究的闭环:在运用抽象理论模型解释实际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证分析反过来对原有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史炜在我院主办的2024计量经济学和健康经济学亚洲国际研讨会进行研究成果海报展示
三、育才之道:不畏挑战与持续学习
史炜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育才之道。研究院采用导师团培养模式,通常只有4位博士生,却配备了30余位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了8:1的超高师生比。这种配置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主动探索新工具、新方法的创新意识。
史炜认为高校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具体知识,而在于培养其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素养。他经常以切身经历鼓励学生,通过定期开展研讨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推进研究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等到回过头来再看,许多最初看似棘手的难题可能都已经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史炜去年指导的本科生胡兰玥就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受益者。该生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创见、主动参与项目研究,充分体现了不畏困难、敢于探索的优秀科研素质。这些素养的养成,恰恰契合了史炜在育人过程中最注重的科研素质。
从师者到管理者,虽然都是本职工作,史炜并不将它们看做纯粹的负担,而是享受培养“青出于蓝”的学生,学生的成就是对自身工作的最大肯定。

史炜进行我院2020年学生工作汇报
四、智启未来:AI时代经济学研究的破界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迈入AI时代,未来如何运用AI工具分析非传统数据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前沿命题。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史炜持续关注技术变革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将相关思考融入教学实践。
本年度秋季学期,他教授《经济学实证方法前沿》课程,创新性地将机器学习引入教学内容,形成对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补充。在实践应用层面,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如何使用AI技术辅助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史炜特别强调,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前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学生日后能将这些模型成功应用于毕业设计,那是再好不过了”。
史炜以开放姿态拥抱AI时代,在经济学研究中探索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变的仍是学术初心。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展望未来,这位学者的愿景清晰而温暖:“很荣幸在2016年加入IESR,祝贺IESR十年生日快乐!愿未来的十年,能够乘风破浪,取得更大的成绩,愿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培养出更多青出于蓝的优秀学生!”
在变与不变之间,史炜与IESR的故事,即将翻开和续写新的篇章。我们不是在庆祝一个终点,而是在播种一个更辽阔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