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于一所研究院而言,却是一段从奠基到勃兴的完整旅程。
十年耕耘,成就几何?在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迎来十周岁之际,我们专访了它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教授。这位“老暨南人”的叙述里,有研究院初创的远见,有不负期待的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殷殷嘱托。
【人物名片】人胡军教授,中国著名产业经济与管理学者、企业管理博士生导师,曾任暨南大学校长(2005-2018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其长达十三年的校长任期内,胡军教授以其稳健务实的作风和前瞻性的视野,深刻影响了暨南大学的发展轨迹。他坚定不移地推进“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成功组织实施了“宁静致远工程”和“暨南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核心竞争力。
在学术领域,胡军教授长期致力于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尤其在珠江三角洲企业战略、工业产业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建树颇丰。他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研究》等多部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地方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一、一场“箭在弦上”的学科突围
2015年,暨南大学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学科突破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当时学校的经济学科已有一定基础,比如有产业经济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有金融学等国家级教学平台与成果,但仍迫切需要有影响力、能挑大梁的学科带头人。”胡军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科建设不能“零星散打”,必须有“领头雁”来凝聚力量,实现突破,方能回应广东省的殷切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成功邀请到冯帅章院长的加盟。而人才引进不能“一引了之”,也需要合适的土壤,让其发芽。胡军与冯帅章沟通时,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要让学术才华充分施展,必须有一个专属的平台——这个平台能让学者们心无旁骛搞研究。于是,“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应运而生。
回忆起初创时对研究院的定位,胡军的思路依然明朗。“当时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他说,“首先,希望它能够在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一个领头羊和示范性的标杆作用,带领暨南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继续向前发展。”除此之外,研究院还被赋予了“试验区”的重要使命,在学院实行体制机制的改革,这实际上也是暨大的改革,胡军表示:“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试验区,让暨大的经济学科走得更高更远。”
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层的远见。在当时的高校环境中,给予新成立的研究院如此重要的使命,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后对人才的充分信任。

2016年9月,胡军走访研究院了解办公场地等建设情况
二、硕果盈枝:一份超出预期的十年答卷
暨南大学为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发展,先后引进不下十支团队,胡军也亲自担任“一站式服务站”的站长,为这些引进的团队提供帮助,满足他们的需求。在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建立之初,他也经常带队前往关心办公室的装修情况,并对研究院的老师提出了殷切的期盼。
过往十年,研究院的发展胡军也一直看在眼里,他欣慰地表达出对他对研究院的肯定,也能条分缕析地道出其方方面面的成就。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可以说,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已经远远超出了此前对它的预期!”在学科建设方面,研究院为暨南大学经济学科成为A类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冯帅章教授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之外,胡军还特别肯定了整个优秀的团队,携手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的创新实践也同样令人瞩目。初期本科招生吸纳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许多毕业生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色,发展前景广阔。教学相长、注重沟通,师生关系融洽的研究院,不仅培养了学生,也锻炼出了良性发展的教师队伍。这种双向的成长,让研究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
细数社会服务方面,研究院的特色尤为突出。冯帅章教授带领的团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比如“广东千村调查项目”“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这些贴近民生的问题研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记得广东省拨有专款投入给研究院进行项目研究,相关领导非常关心这件事情。”研究院为增进社会福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研究院的成绩单亦格外亮眼。“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海外高水平期刊发表,比如最近研究院陈思宇副教授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经济学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合作文章,这些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发表为暨大的国际化学术起到了标杆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研究院成长的见证者,“厚积薄发,持之以恒”的学术态度更让胡军赞赏。“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这样的踏实作风,在当前有所浮躁的学术界,研究院确实做出了很多榜样,没有辜负当初希望它成为一个标杆的期待。”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人事评价、人才引进、教师学术发展制度大胆地探索,不仅为研究院注入了活力,也为整个学校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回望十年历程,胡军感慨地说:“作为当时的参与者之一,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能够引进冯帅章教授为代表的团队!”

2016年12月2日,胡军在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总结大会暨现代经济学研究与教育创新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
三、厚积薄发,继往开来
面对未来,胡军充满期待:“这个团队现在已经逐渐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未来的十年一定会给暨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而言,胡军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
首先是继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影响力上继续扩大,尤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写好中国的文章,为中国的、大湾区的、广东省的发展提供更多暨南智慧。”胡军强调,要“脚踏实地研究中国问题”。
其次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们这么优秀的团队,更重要的是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胡军特别提到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有高远的追求,有真才实学。
第三是继续大胆改革试点。“通过改革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改革取得更多成就。”这是胡军对研究院的期待,也是对整个学校未来的期待。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胡军多次提到“作为老暨南人”的情怀。这种情怀,正是暨南精神的生动诠释。从十年前的大胆布局,到十年间的持续支持,再到今天的深情寄语,胡军与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故事,实际上也是暨南大学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缩影。
回首十年,成就斐然;展望前路,征程豪迈。展望未来,他深情寄语,祝愿研究院:承十年积淀,启时代新章!继续闪耀,再创辉煌!

2025年10月29日,胡军校长来访研究院与冯帅章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