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新绿成荫。在IESR迎来十周年之际,“同行者说”人物专访系列希望记录下亲历者记忆中的珍贵点滴。
本期我们对话甘犁教授——作为同行者,他不仅是IESR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人,更在冯帅章教授筹建研究院初期便给予鼎力支持,并在十年间与研究院开展了多次深度合作。他一路见证了IESR从初创团队成长为国内一流经济学研究高地的全过程。本次采访,我们将透过他的视角,解读IESR何以实现“远超预期”的跨越式发展,并聆听他关于当前高校社会调查转型挑战的深刻思考
【人物名片】甘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师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2010年他创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该调查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七轮,建立起了中国微观金融的基础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拥有具有全国及省级代表性的四万余户中国家庭数据,详尽记录中国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等方面微观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

一、缘起:一眼看中的潜力股,成长为了惊喜款
甘犁教授与IESR的缘分始于十多年前。那时,冯帅章教授刚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在一批海归学者的简历中,甘犁敏锐地注意到了冯帅章的学术潜力,并第一时间向田国强教授作了推荐。回首往事,甘犁依然肯定地表示:他是当时那批海归博士中的代表性人物。
随后,冯帅章南下广州加盟暨南大学,在筹建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过程中,他多次与甘犁交流探讨。对于这一创举,甘犁的态度十分明确:这个决策极具前瞻性。
十年后再看IESR的发展,甘犁连用远超预期来表达赞赏——不仅是他个人,许多学界同行也都惊叹于其发展速度与质量。在他看来,IESR的成功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冯帅章教授的个人感召力汇聚了人才,暨南大学的平台提供了发展空间,广州的城市魅力配合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留住了人才,共同构筑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磁场。
更难得的是,IESR在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健康的人才梯队。研究院不仅汇聚了优秀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还通过柔性引进机制吸引了一批已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这种阶梯式的人才结构,既确保了学术传承,又保持了创新活力,推动研究院在较短时间内跃升为国内一流研究团队。

2015年12月2日,甘犁教授受邀参加研究院成立仪式
二、思变:高校社会数据调查的转型与挑战
作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深耕数据调查领域的甘犁教授,就当前高校社会调查研究的转型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中国高校的社会调查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转变——从十多年前的“数据匮乏”阶段,全面进入“数据质量提升”的新时期。
甘犁坦言,当前入户调查面临诸多挑战:社会信任度下降导致调研难度加大,人力与时间成本大幅攀升。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这种反差背后,是数据应用已深入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商业决策和公众生活等各个领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时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运行的效率与公平,这也对调查工作的严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政策制定从“基本描述”向“深度挖掘”的转变趋势,甘犁提出双重建议:一方面推动社会数据调研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调查人员和研究人员都需要及时研读前沿文献,精准把握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夯实调查基础环节,确保抽样科学性和调查记录精准性。在经费紧张、成本攀升的背景下,高校与调查机构应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流程,加强跨机构协作整合资源,这将是应对系统性挑战的必由之路。

2024年3月,甘犁教授与冯帅章院长就智慧调查系统进行深入交流
三、寄语:下一个十年,期待更精彩的新故事
展望未来,甘犁教授表达了继续深化与IESR合作的意愿。他相信,双方在提升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上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能够共同应对社会调查领域的新挑战。
值此十周年院庆,甘犁教授为IESR送上诚挚祝福:“祝贺IESR在过去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也祝愿在新的十年里,研究院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