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十周年院庆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中惠楼323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易君健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IESR院长冯帅章教授主持。

易君健教授演讲
本次活动中,易君健教授分享了他和博士生的最新有关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宏观理论研究,从提出一个问题开始:Is Population Aging Inevitable?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是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影响及未来走向。
易君健教授首先以历史经济数据为切入点,指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马尔萨斯阶段(人均GDP几乎无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人口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人均GDP与人口同步增长),再到当前人口老龄化阶段(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人均GDP增速放缓)的转型。研究提出两个核心问题:1.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是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能否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系统解释从马尔萨斯到现代增长再到人口老龄化的全过程?

讲座现场
基于此,他展示其所构建的一个包含家庭部门、生产部门(包含研发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家庭决策由市场均衡价格驱动:与传统模型不同,家庭在生育数量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权衡(trade-off)不是由外生参数决定,而是由人力资本回报率这一内生价格信号引导;而生产部门分为传统产品生产部门(完全竞争,需土地和非技能劳动力)和现代产品生产部门(含垄断竞争的新产品研发与生产,受专利保护);对于研发部门来说,其投资由总需求、收益和成本决定,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模型中的关键价格信号)。
其中,易君健强调了这其中的关键假设和存在的市场摩擦。模型对知识生产函数的设定较为宽松,不预设技术进步是否随知识存量的增加而变难或变易,增强了模型的普适性;市场摩擦: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企业进入研发部门时的平均利润决定机制,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不能完全反映人口对经济体的外部性。
通过该研究,他指出在模型设定下,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是一个必然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家庭在做生育与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依据的市场价格信号仅反映当期人力资本供需的相对稀缺性,未能内生化人口对总需求、人力资本总供给及长期人口规模的外部性。
最后,易君健教授指出未来研究将探讨除了当前完全依赖于知识产生的技术进步外,还有哪些经济手段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此外,还将研究模仿和学习如何改变长期的人力资本动态、经济增长动态以及代际间的转移支付行为。并在和观众分析了其与现有理论的区别,核心差异在于生产函数中价格信号的处理,并探讨了该模型对政策建议(如税收调整)的启示以及长远经济影响,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