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州日报采访张毅“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不仅仅是简单的算力牵引

2022-03-11
摘要‘东数西算’中不是单纯地将东部的算力需求一股脑全部引导到西部,而是更多地强调根据数据存储地以及算力的需求,匹配相应的枢纽节点,从而实现资产配置中的效能最优化方案。

编者按

3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强调要加快打造“东数西算”工程中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打通“数”动脉,织就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既缓解东西部资源错配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

为何我们要实施“东数西算”?目前已确定的十个集群是如何选址的?推进“东数西算”时,又需注意哪些问题?近期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张毅等专家。据介绍,“东数西算”是为解决数据中心行业目前存在的资源错配、能耗高、电力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实施“东数西算”是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国家利益、社会价值最大化、技术经济最优化的必然选择。

以下内容根据《广州日报》原文报道《“东数西算”:织一张算力“绿网”》整理而成。 

为什么要做“东数西算”?

——解决数据中心行业几大痛点

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规模已经达到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1.3万亿亿次浮点运算),且预计未来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需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全国一体化布局。根据《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东数西算”工程包括:促进全国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供需失衡。按规划,中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八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东数西算’中不是单纯地将东部的算力需求一股脑全部引导到西部,而是更多地强调根据数据存储地以及算力的需求,匹配相应的枢纽节点,从而实现资产配置中的效能最优化方案。一方面,在西部发展数据中心,将后台加工、存储备份等对网络数据传输要求不高的业务率先西迁,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以及算力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等则仍可在东部枢纽布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张毅说。

张毅表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东数西算”是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而进行的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价值最大化、技术经济最优化的重要举措。“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不仅可以带动西部大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可以通过数据流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实现数据要素跨区域流通,从而更好地起到促进数字化产业集群的效果,促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而在“靴子”落地前,实际上“东数西算”已经酝酿良久。“做‘东数西算’的主要原因,第一就是解决结构性的资源错配;第二是从宏观布局,提高网络互联互通水平;第三是助力能效管理,提高效能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张毅称。

01解决数据中心资源错配

张毅解释,算力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数据处理量巨大, 二是计算结果速度要求极快。因此算力是实现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影响算力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设备,二是电力。” 

“除此之外,中国数据中心还存在资源错配的情况。”张毅补充。根据《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累计数据中心存量机柜总数中,华东、华北、华南占比达到79%,“这说明我国大部分的数据中心都集中在东部。而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更加丰富,数据中心需求却不高,且电费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就形成了资源错配。”

重庆渝北区仙桃数据谷(视觉中国)

02提高全国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张毅认为:“东数西算”还将影响到多个行业,随着各个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数据体量越来越大,数据分析、科研运算等需要的算力不再是由单一的计算机可以独立完成,“这是一个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管理的过程。即集合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集中核心算力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03消纳西部绿色能源 降低能耗助力“双碳”

“东数西算”的出台,正与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相一致。张毅解释,在判断数据中心的使用率时,上架率和PUE值(电能使用效率)常被作为重要指标,“上架率越高,说明该数据中心的利用率越高;PUE值越接近1,说明电能使用效率越高,非IT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该中心的集约化、绿色化水平越高;如果PUE值大于1.5,说明电能使用效率太低,能耗太高。”

解析八大“枢纽”与十大“集群”:

分布位置的选址有讲究,具有三类优势

张毅在研究了“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的地貌和区域经济后发现,目前十个集群、八个枢纽节点的分布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集群是具有能源优势,可再生能源丰富,且电价低。如张家口市的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2347万千伏,其中风电装机规模位列全国首位,可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集聚效应;宁夏中卫同样是西电东输的重要传输通道和电源供应点,其拥有的水电、光伏电站、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超过50%,其现有实际折算电价成本约0.34元~0.36元/千瓦时。

第二类集群是具有地理优势,在具备物理降温条件的同时,受灾害天气影响弱,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如贵安新区气候凉爽,地质稳定,全年气温保持在14℃左右,同时水资源丰富,可以为数据中心企业提供稳定的水冷支持。

第三类集群则具有区位优势。张毅分析,其中芜湖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范围,对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辐射作用明显。

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兼具三大优势

张毅分析称,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为例,其同时具有以上三种优势。一方面,韶关处于南岭山脉南部,地质构造上位于非地震带的湘粤褶皱带,年平均气温低,便于物理散热,可为机房运维节约降温成本,同时处于灾害低发区,受台风、地震影响小,且不受海风腐蚀,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日常平稳运行;在资源方面,作为广东主要电源基地之一,韶关大工业电价为全省最低,1千伏至10千伏大工业平段电度电价仅0.4717元/千瓦时,比全省平均电价低0.07元/千瓦时;此外,韶关作为国家一级网络节点北京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必经支点,据统计,2019年韶关市网络出口宽带已超3400G,端到端访问国家路由器时延最快可达到5毫秒,不仅可以有效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市在数据传输上的需求,承接广州、深圳等地的实时性算力需求,更能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并且这些区域都是当地经济发展较受限的区域,因此通过‘东数西算’,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当地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从而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同时东西部算力、电力错配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助力当前碳中和战略,提效降排,绿色集约。”张毅从经济学角度解释, “因此我个人认为,‘东数西算’工程创造的不仅仅是社会、企业价值以及利润,更重要的是统筹安排提高能效利用,为未来创造巨大的且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即便投入数据中心的成本庞大,甚至未来数据的传输形式发生变化,但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依然远远大于投入。”

“东数西算”指明方向:

实现“有序建设” ,将优质高效的数据中心留下来

张毅认为:“东数西算”的方案原则是“需求牵引,适度超前”,这意味着2025年之前,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将会涌入大量投资。因此在推进数据中心的发展与建设“东数西算”时,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难免需要面临取舍,因此依然需要保持理性,才能实现“有序建设”,切实地将高效优质的数据中心留下来,避免产生数据中心建设过剩的问题。

本文首发在《广州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