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院学子在“挑战杯”国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9-11-26
摘要鄢瑜、龙绪坤、邹淑源的参赛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获得本次“挑战杯”国赛经济类本专科组二等奖。

将情怀注入研究 用知识推动发展   ——专访“挑战杯”国赛我院获奖团队

11月12日晚,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闭幕。“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全国各地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并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据了解,本届竞赛在1573所高校举办,近300万名青年学生参与了校级赛事。经过省级赛事的选拔,内地共有1513件作品参加国赛。预审环节后,786件作品拟授三等奖,426件作品入围决赛。

当晚,我院2016级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本科生鄢瑜、龙绪坤、邹淑源组成的团队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来喜讯,她们的参赛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从参与本届竞赛决赛的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挑战杯”国赛经济类本专科组二等奖的佳绩。

项目立意心系社会 脚踏实地献计献策

近年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面世,引起学界的广泛争论,部分学者认为大量的机器人应用将代替劳动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机器人的应用会创造人类拥有比较优势的全新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自2017年开始,鄢瑜、龙绪坤、邹淑源三位同学就已经关注这一问题。恰逢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报告提出了与就业相关的指导精神,在这一大背景下,经过团队成员之间及与指导老师张思思的多次探讨,三位同学决定立足国情,探究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希望能为解决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政策建议。

确定了立意方向后,三位女孩明确团队分工,搜集文献、查找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实地调查做问卷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龙绪坤在采访中回忆道,在2018年春运期间,她们在四川、江西火车站随机访问了符合受访条件的162名外来务工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深切地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并不了解工业机器人会对自己的就业带来何种影响。通过访谈,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对她们的研究寄予了深切期望。他们期待这一研究成果能真正对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带来帮助。正是这一份份期望,让这三位同学有强烈的使命感与动力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鄢瑜与龙绪坤在“挑战杯”全国决赛现场

经过长达两年的研究,她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整体上增加了企业的就业需求。然而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机器人对劳动者具有积极的替代作用。就产业而言,机器人对制造业的就业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服务业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她们就以上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将一定比例的企业引进机器人的补贴用于低技能劳动者的转岗培训,实现部分员工在企业内部转岗,以减少工作的搜寻成本;另外,政府应加大对高风险行业机器人引进的融资补助和财税支持,以实现危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的无人化。最后,政府应引导被机器人代替的员工转向服务业等更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这份“果实”或许尚且不够丰满成熟,却凝结了她们对国对民最真切的情怀。同时,本次“挑战杯”竞赛得到的荣誉将成为她们未来继续向前的动力。

不断挑战自我 从不轻易言弃

鄢瑜与龙绪坤

一个想法从书面计划到落实执行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这期间会遇到种种挑战。在谈及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三位同学都纷纷表示“数据”这一块是她们研究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由于无法获得精确的数据,她们只能对各个省机器人的数据进行预估。由于数据是预估的,研究结果受到了一些质疑。一次偶然的机会,鄢瑜同学在与我院谷一桢老师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知海关总署记录的企业进出口报关数据里面可能会有她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我们立马就去找,结果真的有!然后我就想可不可以把海关的企业进出口报关数据和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匹配,这样就可以得到企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最后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鄢瑜激动地告诉笔者。

她们还提到,处理数据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繁琐的过程。由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的ID不能跨年份唯一识别,她们按照“序贯识别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用于处理的代码十分繁琐,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和修改,才达到了文献的效果。接着,她们对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这两个大型数据库进行匹配。由于两个数据库没有一致的企业身份编码系统,她们利用企业的其他信息分两步进行匹配。为了提高匹配率,她们不断完善代码,最后终于成功匹配上了30%左右的海关数据库中的企业。

除了在研究调查上遇到不少难题,她们在平衡日常学业和准备“挑战杯”竞赛两者之间关系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考验与挑战。“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兼顾好两者之间的分配,我们就得从休息时间里挤出时间来做好这两件事情”,鄢瑜还跟笔者分享了自己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在寒假返校的高铁上写论文的趣事。

多方支持 是旅途中最暖最有力的存在

“真的十分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和调查中心!”三位同学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对我院教师和调查中心的感激之情。项目指导老师张思思、副院长谷一桢、院长助理朱宏佳及其他多位老师对她们不遗余力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是她们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她们一筹莫展无法得到精确数据时,我院调查中心提供的数据使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让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张思思告诉笔者,“学院高度关注这个项目,常常组织老师们给项目提改进意见,对项目的提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她还跟笔者提到,学院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以及Stata技巧等实操课程,让学生们掌握严谨的研究方法并增强了他们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比如,鄢瑜她们这次就使用了DID和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方法,并熟练应用Stata技巧将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两个大数据库合并进行分析。

一直以来,我院社会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多项如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中国家庭就业调查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邹淑源也曾参加过我院调查中心开展的调查项目,她告诉笔者,在参加学院组织的调查项目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怎么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个经验对于实施项目中问卷调查的部分很有帮助。

“挑战杯”团队最终在国赛中斩获佳绩绝非偶然,这是团队成员的坚持不懈、学院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张思思等多位教师悉心指导下结出的“硕果”。我院“培养兼具国际视野、立足现实国情,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人才”这一育人理念造就了敢于挑战自我、心系国家的学子。梦想仍在继续,还有一群拼搏奋进的学子正扬帆远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