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宏佳博士访谈实录

2017-07-31
摘要“我选择IESR,因为它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与高质量的数据,它的发展重心与我的研究方向很吻和,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朱宏佳博士             朱宏佳博士     


       2015年1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朱宏佳正式受聘 我院助理教授。朱宏佳于2014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他于中国中山 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及经济学硕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学。朱宏佳博士是我院引进的第一位海 外优秀人才。

       为何选择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

    “我选择IESR,因为它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与高质量的数据,它的发展重心与我的研究方向很吻和,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我很快接受IESR的offer主要是因为对IESR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得益于与冯帅章老师的沟通。首先,我相信IESR能够提供高 水平的研究平台和资源。对于做有关中国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研究,高质量的数据非常重要,而IESR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优秀的社会调查中心。未来在研究院 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能够获得一手数据以支持我们做有意义的研究。我也相信IESR能够吸引一批非常有活力的学者共同发展,好的团队会让IESR 的学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觉得能够和优秀的人共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而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学术委员会能够带领IESR很快走上成熟的道路。其次,我的研 究领域与IESR的研究方向很吻合。我主要感兴趣于城市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我相信互相吻合的研究方向会让我对研究院的发展有更大的贡献,而反过来 研究院也会给予我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研究院关于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之间的紧密结合也很吸引我。IESR作为立足广东省的研究机构,高质量的智库服务能 够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社会评价,我也很希望自己的政策研究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此外,IESR也为其成员提供了非常吸引人的待遇以及科研经费上的 支持。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拿到offer后就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

      我对IESR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够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应用经济学学术中心。在建立之初,IESR的目标和定位就已经很明确,作为第一批加入的成员,我希 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IESR的名气和口碑尽快地建立起来。一个国际化的研究院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来,希望以后我们能够保持一流的论文发表记录,培养出高质 量的硕士博士,也能够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调查研究。

      关于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的研究计划

      我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感兴趣于两个话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环境问题。在最近的一个研究中,我和我的合作者从土地市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福岛核事故以后 中国公众对核能风险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对于我国正要大力发展核能的今天,了解公众在重大核事故以后对核能的态度的转变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这个 项目里我们收集了全国所有在核事故前后交易的地块信息,通过地理位置与附近的运营/在建/筹建的每一个核反应堆的匹配。我们实证研究发现:尽管福岛核事故 对全球的核能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这个影响在土地市场上表现出来却是非常短期和有限的,这可能反映了核事故本身并没有显著而长期地影响了公众 对核能的风险评估;另外,我们发现运营和在建中的核电站对周边地价的影响会显著比筹建中的核电站的要大。在我其他的研究中,我们也尝试结合不同的数据去回 答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把每个城市每一天在百度上对关于“移民”的关键词的搜索指数与当天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了匹配,借此我们提供了空气污染是如何 在短期内影响移民意愿的证据。

       在未来,一方面我将延续之前的研究。对于土地市场,我将利用已经收集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和企业数据进行匹配,用于观察不同的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买卖行为。 大部分现有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土地买方的特征对交易的影响,引入新的信息能够让现有的数据变得更加丰富,探讨更多的话题,也能让我们在政策评估的时候做更多 关于政策效应的异质性的检验。同时,我也将会收集和整理房屋市场的数据。房屋价格影响着家庭劳动力的参与决策,从而可能影响着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房地产数 据和劳动力市场数据的匹配将能促进我们进行相关的研究。另外,我将参与研究院的数据的收集和研究,我非常感兴趣于政策评估和分析方面的工作,我期待能够和 研究院的同事通力合作完成相关的研究。

      求学经历

      我的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择数学专业有很多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基于当时自己的兴趣。虽然后面慢慢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数学天赋,但是现 在回想起来也非常庆幸能够在中山大学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数学基础训练。2004年入学的时候整个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被分配到了新开设的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东 校区,于是成为了第一批入驻大学城的新生。当时大学城的荒芜和设施的不完善的景象基本可以描述为“人比树高”或“篮球场没有篮球架,足球场没有足球门”。 因为当时去广州市区的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我的四年本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度过的。

      与外面繁华城市的隔离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从此爱上了去图书馆看书,因为在大学城除了图书馆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了;另外能够和一群非常有才华的同 学共度很多的美好时光,这直到现在还是最宝贵的记忆之一。坏处就是因为各个学院不在一块,因此缺少学院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比如说以前数学系的学生能够到经 济系去旁听,甚至可以修双学位,但因为新校区和其他校区地域上的分割,这样的条件就不存在了。到了大二的时候我开始想办法学点纯数学以外的东西,因此开始 了考中国精算师。其中有一门考试科目是经济学,内容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学的趣味,也促成了我跨专业考经济学硕 士的决定。

       本科毕业后,我考到了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港澳所)。那是一个规模并不算大但定位明确的区域研究中心,我们大部分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都在岭 南学院完成。在那里我得到了经济学基础训练,从学习中微/中宏/中计,学习三高,到读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在港澳所两年的学习经历收获是非常巨大的,我有机 会跟着老师完成了一系列项目的研究,获得了优秀研究生奖,认识了一批非常棒的同学,也在硕士结束前和老师顺利地在《统计研究》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但 最重要的是,我对经济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坚定了读经济学博士的念头。

       硕士结束后我到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商学院经济系读博士。因为一开始还没有定方向,除了必修的课程以外,我还选修了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Labour Economics/Health Economics以及旁听了一些统计系的课程。其中最喜欢的课程当属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这算是上完计量后非常可口的一道“鸡汤”,主要讲授的是应用微观计量方法。后来系里面根据各研究方向成立了不同的reading group,我当时选择了Empirical-Micro Group,系里组成这些小组的目的在于加强有同样研究兴趣的老师或博士生的交流,从此每周一次的小组seminar和每周若干次的系seminar充实 了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

       我非常感谢UNSW对我的培养,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一直保持对经济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动力。从支持学生参加会议,提供各种研究资源,到后面对毕业生 job market的帮助都有着系里对培养Ph.D.的努力。每年faculty list的变化也让我深深感觉到在学术圈生存的挑战和机遇。在UNSW我的眼界得以开阔,从选题,数据的获得和使用,研究方法,到写作等各个方面。而作为 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Tutor也是一段相当有趣的经历,在加深对这门课的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在UNSW,我认识了一批非 常出色的同学朋友,他们现在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很好的成果。结束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后,我就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IRES-NUS)开展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