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助理教授崔潇濛:我对农业经济研究有一种使命感

2019-05-16
摘要从北京到北美,又从加州来到广州,奔波许久,崔潇濛最终来到IESR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什么选择读博士?为什么选择做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为什么选择来到IESR?崔潇濛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人物简介


崔潇濛,IESR助理教授,2018年获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崔潇濛.jpg


从北京到北美,又从加州来到广州,奔波许久,崔潇濛最终来到IESR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什么选择读博士?为什么选择做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为什么选择来到IESR?崔潇濛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是坚持,也是运气


崔潇濛笑言其实自己以前并不是个典型的“好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更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搞学术,也曾经很抗拒出国。

在大三那年,一位拥有科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英语老师影响了他之后的选择。这位老师曾说:“出国读博士是去学习最先进的方法论,学会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句话给了崔潇濛很大的启发。

在那时,相比于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本身,他对“先进的方法论”是什么更感兴趣,这促使他在本科结束前直接申请了美国多所高校的博士项目,并最终进入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

在刚出国的一两年里,尽管在学业上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但他却很迷茫,甚至考虑过放弃学业。他问过自己:我已经对“先进的方法论”有所了解,那我究竟还该不该继续完成博士学业?我继续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当时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方向,崔潇濛开始通过做研究助理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刚开始,他只是尽力把教授交代的任务做好。慢慢地,他能够基于任务、由点及面地去拓展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品位与判断。

微信图片_20190514153104.jpg

崔潇濛与导师Colin Carter(右)和Dalia Ghanem(左)


做研究助理的过程不仅帮助了崔潇濛在学术上的成长,也因此让他结识了自己的导师。崔潇濛的主导师是著名农业经济学家Colin Carter教授。Colin Carter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地去做研究,同时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全力的支持。崔潇濛的另一位导师是研究计量经济学的Dalia Ghanem教授。她的指导则帮助崔潇濛在实证研究中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崔潇濛说:“我的导师给了我极大的学术自由,也很注重训练我独立自主做研究的能力。他们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曾经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我论文中的语言问题。我找工作之前,Colin还曾经专门开车带着我去Berkeley做presentation,训练我的job talk。”

导师的帮助让他在学术上快速成长。坚持下来,他的学术之路也越来越清晰。


我对农业经济研究有一种使命感


崔潇濛的父亲出生于农村,1978年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崔潇濛说:“我父亲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上学时,同学们对带‘农’的专业通常有些排斥,我却没有这种心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崔潇濛便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农业经济专业,出国时也选择继续留在农业经济学科。

目前崔潇濛的研究方向是农业和环境经济学的交叉领域,尤其是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业相关主体的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并不像一个经济学问题。但崔潇濛认为,环境要素与农业的关系并不是只看环境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其中关于“人”的问题是特别值得研究的,而研究人的行为也是经济学的优势所在。

崔潇濛博士期间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美国。回国后,他希望能多“接地气”,用严格的范式和前沿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514153111.jpg

崔潇濛与留学期间的足球队队友


虽然人们常说农业和农业经济很重要,但很多人对“农经”这个学科领域具体做些什么研究并不是十分了解。受此影响,崔潇濛在两年前与同学马梅琳开设了一个叫做“农经好文章”的学术公众号,至今仍在稳定运营。

“做这个公众号对我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崔潇濛这样告诉我们。他的初衷有两点,一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农经到底在研究什么,有什么成果;二是希望能将国外的学科前沿传递给国内学界。

崔潇濛和同学马梅琳参照美国农经系研究方向的设置,将公众号内容分为了“农业与食品”、“环境与资源”、“发展与政经”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在固定的时间推送文章介绍国际顶尖刊物的研究成果。

他们给自己定了硬性标准:用1000字左右将一篇论文的重点讲清楚,并利用专题的组织形式强调不同论文之间的联系。从论文挑选,专题组织,再到推文撰写,定期更新公众号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崔潇濛说:“我在农经这个行当十年了,对于农经研究是有使命感的,也希望农经领域的研究能越做越好。”


IESR在国内经济学院中出类拔萃


在北京出生长大的崔潇濛在几年前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广州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博士三年级的时候,他在一次IESR宣传活动中看到了谷一桢老师的专访,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更深入的了解,崔潇濛认为IESR在学术氛围、培养模式等方面在国内的经济学院中出类拔萃,而且整体模式与北美的经济系也非常相近。

实际上,崔潇濛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面试了美国和国内的多所学校。但在多场面试中,他觉得IESR的面试体验是最好的。“感觉他们真的看了我的研究,真的知道我在干什么,而且问的都是好问题。”

这次面试给了崔潇濛很大的触动,他对IESR也非常认可。在这之后,崔潇濛很快收到了offer。他的导师们也认为IESR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综合考虑之后,他加入了IESR大家庭。

从2018年9月到如今,崔潇濛已经在IESR度过了不短的时间。谈及工作的感受,他表示自己没选错地方,IESR给年轻老师非常大的自由度和充分的支持。

一方面,IESR创造各种机会让老师们接触国际学术前沿,除了每周多场高水平seminar,老师们还有机会和James Heckman这样的大师聊天。

另一方面,IESR鼓励老师们深入实际去研究中国问题,持续开展包括“广东千村调查”在内的多个大型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将学术研究和深入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非常喜欢在IESR的工作和生活。同事们都非常优秀,每次去seminar听他们提问都能和他们学到很多东西。”

微信图片_20190514153108.jpg

崔潇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

不仅是做好研究,崔潇濛还积极投入到学院的发展当中。加入IESR后,他与几位老师发起成立了“珠江经济学俱乐部”,旨在和校内外学生分享与经济学有关的知识与讯息,激发更多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也让更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IESR。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崔潇濛与其他负责人策划了实证编程、排版技巧、留学申请等不同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许多同学的好评。

崔潇濛对待珠江经济学俱乐部的工作十分认真,他认为这是“作为老师的社会责任,要好好做”。教务秘书黎莉回忆起与崔潇濛的合作,不禁感叹:“崔老师的认真能够带动周围的其他人,在他身上学到很多。”

说到短期内的打算,崔潇濛直言自己还是要“多学习”:学习如何做好研究,学习如何讲好课,学习如何指导好学生。“毕竟学院发展得太快了,我得努力跟上它的步伐。”


正如崔潇濛对于自己的要求:“当我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希望能尽量把它做好。”

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他都有自己想法并努力实施,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对于未来,崔潇濛也有很多设想,相信在IESR支持下,他能够不断前行、实现自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