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子风采】跨越重洋的学术回响:两位IESR学子与世界名校的双向奔赴

2025-05-23
摘要胡兰玥与刘昀轩,从IESR出发,走进了国际顶尖学府,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人物名片】

胡兰玥,IESR 2021级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学子,目前已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直博项目offer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名校硕士项目offer。

刘昀轩,IESR 2021级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学子,目前已获得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克大学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海外名校硕士项目offer,申请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学跳板硕及量化社科方向。

“世界名校 offer 拿到手软的他们,有怎样的本科经历?”

胡兰玥与刘昀轩,从IESR出发,走进了国际顶尖学府,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01.目标清晰,学术早规划

采访伊始,刘昀轩便兴致勃勃地分享起自己对经济学的热爱:“把那些天马行空的灵感转化为可落地的研究课题,或是用简洁的模型揭示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这种探索过程充满了乐趣。” 正是这种对思维转化与规律提炼的痴迷,成为他投身经济学研究的初心火种。IESR浓厚的学术氛围、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全英教学等特色培养机制,对于有意追求学术的学生来说,能够拥有一个平等和前辈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在内地其他传统高校的经济学本科教学中无法体验到的。”胡兰玥认可道。在IESR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早早明确目标,主动规划本科学习生活,开启了一场有关经济学的学术探索之旅。

刘昀轩在大二上学期便明确了要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并确立了申请国际上优质的经济学跳板硕或者量化社科方向硕士的目标。在导师崔潇濛老师的指导下,他制定了详细的学期规划。通过学习必修课程打下基础,同时阅读前沿论文培养经济学论文的阅读品味。其中令他印象比较深刻的课题是薛森老师在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课程上提到的一个问题:“失业保障可能意外地抑制了失业人群的求职意愿,这是一种unintended outcome。”刘昀轩将这种思路与农业经济学进行联系,完成了题为“垂直农业会伤害农村家庭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的论文。“研究结果与薛森老师提到的‘unintended outcome’不谋而合,这也启发着我后续研究要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基于科学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设意见。”他渴望将自己学到的思维理念、科学方法运用到社会中,真切帮助到中国地区的发展。

刘昀轩(右一)于康奈尔大学参与暑期学校项目

胡兰玥则在大二转专业进入IESR后,选择了史炜老师作为导师。她积极学习Stata、Python等数据处理软件,并在大二下学期因一次助研机会,有幸和史炜老师共同参与了一个关于“经济不平等”的项目,这篇论文最终被国际期刊Economics Letters接受并发表。出于对社交媒体、社交网络的浓烈兴趣,她和史炜老师又开展了第二个合作。“这项研究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研究兴趣,我想要进一步探索决策理论和大规模模拟算法的深入结合。”

老师们如灯塔照亮学术航道,他们循着指引锚定方向,自此在经济学的星辰大海中,以执着为帆,破浪前行,向着理想彼岸笃定远航。

02.核心课程赋能成长

在学术能力培养上,IESR的实证研究课程和计量方法训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谢斌老师的《计量经济学》,史炜老师的《实证方法前沿》,还是刘诗濛老师的《经济研究方法与写作》,陈思宇老师的《人事经济学》等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们以渊博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勾勒出立体多维的研究蓝图,不断充实他们的 “研究技能包”,让他们在经济学的广袤天地中,既能深耕专业领域,又能拓宽视野边界,逐步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学术探索者,对于后续的学术研究方向选择都具有很大帮助。

在申请海外硕士项目时,两位同学认为最主要的是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而本科阶段的学术积累和兴趣拓展,往往为这一关键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选校定位和信息渠道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刘昀轩和胡兰玥都认为,学术资源的多少和项目的研究导向是选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刘昀轩提到,对于尚未明确研究方向的学生来说,选择学术资源丰富的项目有助于“博览群书”,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胡兰玥则尤为注重研究导向型项目,在她看来,选校时院校的学术排名、系统的学术训练体系,以及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度,皆是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而精准获取这些信息则是抉择的关键。目标院校官网的权威发布、导师的专业建议和个性化指导、社交媒体上的录取经验帖等助力他们在选校之路上明晰方向、稳步前行。

刘昀轩在朋辈分享会上分享留学项目申请经验

当提到有关writing sample的申请时,他们一致认为导师在写作过程中的建议和启发对完善研究内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和史炜老师分享研究想法时,他给予的启发与指导都增强了我在独立研究中的信心。”胡兰玥如是说道。

刘昀轩的writing sample来源于大三上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的一些研究。“当时崔潇濛导师让我复现一篇顶刊论文中的内容,希望以此来培养我使用Stata编写代码清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最后我将这个论题写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章作为 writing sample。”提及崔潇濛老师给予的悉心指导,他眼中满是感怀。

03.以中国议题对话世界

中国本土议题在国内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如何在全球化的学术背景下,将本土研究议题与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点相结合呢?对于此问题,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

他们认为,通过将中国乡村振兴等本土议题置于国际通用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独特性,还能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

“整个过程其实像在做学术翻译:既要用国际学界能共鸣的语言讲中国故事,又要让本土经验成为理论创新的土壤。”胡兰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IESR日常全英教学模式和密集的英文论文研讨的帮助。在中国土壤的滋养下融入国家化培养模式,帮助他们提前适应海外留学的生活并培养学术能力。“IESR的国际学术会议让我能在跨文化背景下拥有审视问题的全新角度,有助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更全面地理解和探讨问题,进而提升了研究的创新性和国际竞争力。”刘昀轩对IESR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给予高度认可。

04.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对于有志于学术道路的低年级学弟学妹,两位同学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主动性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学术的道路上,交流与合作是前行的重要助力”刘昀轩建议学弟学妹们利用IESR丰富的学术资源,主动向老师寻求建议,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研讨会,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胡兰玥则建议可以积极寻找Research Assistant的机会,尝试将研究想法付诸实践。同时,她鼓励大家“一定要多多尝试,如果有闪烁的研究想法就不要轻易放过,即使最后没什么成果,但探究的过程也是很宝贵的财富。”

胡兰玥在朋辈分享会上分享留学项目申请经验

结语

从初入学术之门的懵懂探索,到收获顶尖学府橄榄枝的笃定从容,胡兰玥与刘昀轩的故事,是对热爱与坚持的生动诠释。祝愿两位同学在学术理想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