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硕士项目offer获得者朱婧仪:用经济学思维勾勒留学蓝图

2025-04-14
摘要朱婧仪,我院2021级本科生,已获LES、UCL、IC等名校硕士项目Offer。

【人物名片】朱婧仪,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2021级本科生。现已获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等八所海外高校硕士项目offer。在校期间,朱婧仪曾获2021-2022年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挑战杯院级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一项。

 大学期间,曾在广州城投研究院、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光大证券进行实习。

 追“I”:与IESR的相识、相知和相承

最开始了解到IESR,是在高考报志愿的书上“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朱婧仪和它的缘分在冥冥中就注定了。

在报志愿时她就了解到,IESR的授课方式是全英教学,老师大部分都是海归,“和我未来留学的需求非常匹配”。因此,暨南大学的第一个志愿她就报了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虽然高考成绩导致她与IESR短暂错过,但入学后,她便开始了“追I之路”。

目标明确,主动出击是朱婧仪的一贯作风。在准备转专业的过程中,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和IESR的学长学姐聊。”

通过交流,她详细了解了IESR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考核方式。得知考核重点集中在数学和英语后,她四处寻觅,找来一些数学分析的英语原版教材进行学习。

那段时间,朱婧仪全力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拿到了IESR的“入场券”。

转入IESR初,面对陌生的授课方式和尚未熟悉的新同学,朱婧仪也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但面对困境,她并非孤军奋战,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纷纷伸出援手,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

“老师们都非常nice,尤其是我的导师崔潇濛老师,能够结合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帮助我快速适应在IESR的学习生活”,朱婧仪满怀感激地回忆道,“每次从导师办公室出来我毛线一样混乱的思绪就会清晰多。”

Tutorial是IESR的特有教学模式,由高年级学长学姐担任低年级同学的课程助教,朱婧仪借助他们的课余时间进行答疑,不断夯实课程知识。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朱婧仪在IESR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学长学姐的帮助贯穿朱婧仪的学习生涯,留学申请时也不例外。

她决定申请管理类项目后,班主任陈思宇老师为她引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学姐。

交流中,学姐分享了文书撰写经验和申请学校的思路。朱婧仪说:“在学姐成功经验的加持下,我也获得了同个项目的offer,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在IESR,带带传承的精神薪火不息,学长学姐就像是「摆渡人」,载着新生跨越学业与适应的波涛,驶向知识与成长的彼岸。他们深知路途中的坎坷与泥泞,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后来者撑开伞,为他们遮风挡雨。

就如同朱婧仪在 IESR 受到学长学姐的帮助,得以顺利转专业、明晰发展方向。如今她也接过这份善意,把积累的经验、走过的弯路心得分享给学弟学妹,助他们在学业和未来规划上少些迷茫,在人生路上走得更从容。

这是IESR每一届从学长学姐到学弟学妹的温暖传承,“我也会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图:朱婧仪参加广东千村高质量发展大调查并进行汇报

“Trade off”:经济学思维助她破局


人生之路仿若一棵神秘的二叉树,每一个人在关键节点,都面临着重大抉择,恰似二叉树分出的左右路径。朱婧仪在大学期间多次站在了人生分岔口上,她在留学方向上举棋不定。

一条路是继续深耕学术,申请纯经济学硕士项目;另一条则是申请就业导向的硕士项目。理智告诉她,IESR丰富的学术资源,无疑更契合学术类项目的申请。但她内心又隐隐觉得,自己或许并不适合学术道路。

焦虑源于对未知的迷茫和不知如何应对的急切。无论是转专业,还是选择研究项目,经济学思维都帮助朱婧仪破局。

她运用“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的概念来判断事情是否值得投入成本,以及预期结果和风险是否匹配。

“Trade off”在经济学里,指在不同选项间权衡取舍,为得到一样东西,通常需要放弃另一样。在朱婧仪规划留学的过程中,“trade off”更多体现在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选择上。

就拿准备GRE考试来说,这一过程就充满权衡。一方面,丰富科研经历对留学申请意义重大,朱婧仪深知精心打磨课程论文,能有效丰富自己的科研履历;另一方面,GRE 成绩同样关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备考。

朱婧仪巧妙地找到了两者间的微妙平衡,采用积极的 “trade off”策略。她日常用心准备课程论文,合理分配时间,把节省下来的精力集中用于GRE备考。

大学四年里,追求时间投入的最大边际效益如同阶梯,助力朱婧仪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步步攀升。“如何在既定条件下获取简历呈现效果的整体效用最大化,才是关键所在。”

“经济学已经成为我在生活中思考和判断的一个步骤。即使在以后的工作场景中我不会用到某个具体知识或概念,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理性的判断工具。”

在经济学思维的帮助下,这一个个选择构成了二叉树错综复杂却独具魅力的脉络,也塑造朱婧仪成为一个勇于“走出舒适圈”的人。

面对人生的不同境遇,她选择多重体验,积极面对。“二十岁左右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经历。要主动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和喜好,在未来才能有更强的自驱力获取更好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大学四年时光里,朱婧仪踊跃投身于各类实习、校内外实践等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她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真切地感受到兴趣的萌芽,坚信自己正走在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成长道路上。

 

图:朱婧仪作为组委组织校内学生活动

差异化竞争:发现自己的独特路径

“将来一定要出国”,这颗种子在朱婧仪初中时就种下了。

彼时,朱婧仪所在的学校与美国波士顿的一所中学合作开展交换项目,她有幸参与其中,前往波士顿度过了意义非凡的半个月。

“那时我的英语口语远不如现在流利,全靠寄宿家庭那位善良的美国妈妈,借助手语和简单口语交流,才顺利适应生活。”

在波士顿的日子里,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新奇的生活体验,都让朱婧仪大开眼界。

这段经历宛如在她心底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让她真切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广阔无垠。从那时起,一颗渴望看世界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她盼望着趁年轻能多走出国门,“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探索未知的精彩,以更加多元包容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也是她很早就决定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的原因。

在大二明确研究生申请方向后,她便主动与导师沟通请教,“如果把研究性硕士作为主要申请方向,我觉得自己在peer中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她向导师表明自己有意申请就业导向的硕士项目时,崔潇濛导师给予了她极大支持,鼓励她大胆自由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让她对朝着公司战略方向,尤其是可持续化转型方向发展更有信心。

朱婧仪还就申请思路、提升竞争力所需的实习和科研经历等关键问题向导师请教。崔潇濛老师提出的“差异化竞争”建议,让她豁然开朗。她意识到,只有突出自身独特性,才能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差异化竞争’这五个字,是我申请学校,乃至未来思考问题的指导思想。” 她全力以赴朝着目标稳步迈进,精心打磨每一个关键环节。在她看来,丰富且契合方向的实习经历,无疑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能为自己的申请之路增添底气。

实习 “拼图”:长期主义拼出的稳步成长

朱婧仪在大学期间一共有三段实习经历,包括广州城投研究院(战略研究实习生),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助理),光大证券(行研实习生)三所知名企业。

如今回顾,她的三段实习经历,每一段都是她为提升留学竞争力所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成为她向着留学目标稳步前行的有力见证。

实习期间,朱婧仪秉持着边干边学的态度,积极汲取知识。她快速掌握了读懂财务报表的技巧,熟练运用 Excel 制作专业图表等工作技能。

不仅如此,她还在带教的指导下基本独立完成了公司业务战略研究报告,尤其围绕该公司的低碳化举措收集信息和财务数据,成功实现从毫无经验到深度参与行业研究的蜕变。

在访谈中,朱婧仪着重谈及在光大证券的实习经历。这段实习不仅让她遇上良师,每日撰写工作总结的任务更如一颗种子,在时光中生根发芽,为她的成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当时看起来略显麻烦的工作总结,“现在可以帮助我回忆到很多细节性的内容,也帮助我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

为了保证高效,她只做自己喜欢且理性判断是有收获的事。在做这份实习时,她已经有意向要申请战略管理方向的硕士项目,所以写研究报告时对公司的经营策略格外关注。恰逢当时她正在写一篇有关发行绿色债券的课程论文,研究绿色金融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她坦言,“我的课程论文只是基于数据分析的一篇实证研究,”而在光大证券实习时,通过深入研读财务报表,她真切领略到该论题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和数据,而是实实在在触摸到了金融市场的脉搏,也让她对绿色金融领域有了全新认知。

图:朱婧仪在课堂进行论文汇报

有关学习和实习之间的平衡问题,朱婧仪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关键的是要懂得同频共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能让学过的知识和实习这两个看起来互相独立的事情产生关联,形成通路。那无论是对留学申请文书,还是对未来就业都会比较有说服力。”

结语:继续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这些经历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构成了朱婧仪逐梦路上的坚实阶梯。

她综合自身发展路径,坚定转入IESR;之后向导师请教,明确了“差异化竞争”的申请策略;接着围绕“可持续发展”方向精心规划实习与科研,并在实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显著增强了申请文书的说服力。

每一段经历都是她成长路上独一无二的印记。当朱婧仪着手准备留学文书申请时,这些过往经历如同点点繁星,慢慢汇聚成一束耀眼夺目的光芒,为她的申请之路驱散阴霾,助力她成功斩获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等八所学校的硕士项目。

朱婧仪最终选择了在学术资源、就业导向以及国际视野等方面,都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今年9月,她即将踏入新的校园,开启研究生生活。愿她在LSE的求学之旅一帆风顺,继续绽放光芒,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