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第57讲:清华大学钟笑寒教授:College admission policy and pre-colleg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case of China

2024-07-01
摘要钟笑寒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匹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涉及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等广泛领域。

近日,我院“暨南论道”公开系列讲座第57期邀请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笑寒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分享题为“College admission policy and pre-colleg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case of China”的演讲。钟笑寒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匹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涉及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等广泛领域。论文发表在《计量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Econometrics)》、《博弈与经济行为(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经济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钟笑寒教授主要探讨了大学录取“锦标赛”制度如何影响学生在大学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具体来说,大学前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多大比例形成了对生产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积累(生产性渠道),又有多大比例是过度的人力资本积累(竞争性渠道)。


钟笑寒教授

为了回答上述的问题,钟笑寒教授构建了包含学生和学校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学生在给定高质量大学录取分数线即最低的人力资本水平门槛的情况下,根据自身能力决定上哪种类型的大学以及相应的努力程度,以最大化自身效用。模型均衡结果显示,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边际学生均衡的努力程度会远远超过自身的最优努力程度。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无谓损失的平均值相对不大,努力程度作用于竞争性渠道的比重平均高于作用于生产性渠道的比重。更进一步来看,对于边际学生而言,无谓损失仍然较大,尽管过度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转换成了生产性的人力资本。利用反事实政策分析,钟笑寒教授指出大学教育市场供给端的某些结构性变化,包括大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以及高质量大学招生名额的扩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考内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