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李多哲副教授在“暨南论道”公开系列讲座中进行了题为“Decentralized Network Bargaining with Endogenous Matching”的主题演讲。李多哲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论,重点关注非合作讨价还价理论及其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 Organiz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主持。
李多哲副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探讨了分散式网络协商与内生匹配。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往往受到一定的可行性约束,如市场可达性和技术兼容性等。具有这些约束的市场可以建模为一个网络,其中每个主体由一个节点表示,如果两个主体之间的交易是可行的,则它们之间有一个连接。以下自然引发了一些研究问题:(1)在这样的市场中,交易条件如何确定?(2)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主体的收益?(3)分散式交易是否总是导致有效的市场结果?
李多哲副教授
李多哲副教授首先回顾了几篇经典论文。网络经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Rubinstein和Wolinsky(1990年),他们采用双边讨价还价作为分析买卖市场的主要工具。Abreu和Manea(2012年)研究了分散式讨价还价在网络经济的一般模型中的应用。他们模型的一个关键元素是随机匹配协议,即在每个时期,一个随机选择的连接将获得交易机会,然后,在该连接上的代理对如何分享联合剩余进行讨价还价。
在本文中,李多哲副教授与合作者研究了内生匹配和网络协商中的异质性的作用。在动态博弈的每个时期,网络上的一个代理将随机获得交易机会,他可以选择与网络上的任何相邻节点进行联合剩余的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后,两个代理将从网络中移除。
李多哲副教授与合作者首先建立了马尔可夫完美均衡(MPE)的存在性。对于买方-卖方网络,总是存在有效的MPE;对于一般网络,在网络结构的某些条件下,效率结果成立。均衡特征建立在图论经典结果Gallai-Edmonds Decomposition Theorem的基础上。本文的效率结果与Abreu和Manea(2012年)的结果截然不同。这里的一个关键洞见是,在具有受限交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市场中,分散式双边交易可能实现一个集体有效的结果。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一些网络既具有有效的MPE,也有无效的MPE。对于具有交易机会的非均匀分布、异质交易价值或讨价还价权力不对称性的网络,所有的MPE都可能是无效的。因此,异质性被确定为市场失灵的一个来源。
在随机匹配协议或前述(部分)内生匹配协议下,分散式讨价还价的结果是随机的和路径依赖的,交易价格不符合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每个玩家的收益取决于他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专注于买方-卖方网络,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完全内生匹配协议的效果。更具体地说,在博弈的每个时期,买家和卖家之间存在双向的有向搜索,导致讨价还价的成对匹配。只有当两个玩家选择彼此讨价还价时,他们才会进行讨价还价。
本文的分析表明,完全内生匹配协议导致路径无关的讨价还价结果和Walrasian价格。并且,每个连接上的均衡价格仅取决于包含该连接的网络组件的性质,与网络结构的细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