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offer获得者郭佳惠:主动争取,以接受一切可能性的心态迎接未来

2024-07-01
摘要郭佳惠,我院2024届硕士毕业生,即将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项目深造。

【人物名片】郭佳惠,IESR 2024届硕士毕业生,曾获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数学建模竞赛荣誉奖,获评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即将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项目深造。

初探研究,“我很喜欢IESR的学术氛围”

IESR“小而精”的办学理念,也意味着较小的招生规模,许多同学在入读前甚至对其“闻所未闻”,与之不同的是,郭佳惠在本科低年级时便对IESR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我本科所在的班级也是比较特殊的小班教学,办学理念和IESR是比较类似的,很多学姐学长也是升学进入了我们学院。”正因此,郭佳惠在拿到保研名额后,便目标明确地准备起IESR的推免夏令营,“我在本科时就比较希望以后能出国读书,所以选择我们IESR,选择这样一所研究型的学院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硕士期间,IESR种类繁多的学术读书会,给郭佳惠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IESR的学术氛围可能在全国同等级院校中都是很难得的。”刚入学时,郭佳惠便加入了刘丛、薄诗雨、谢斌三位老师组织的量化历史读书会,“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历史方向,参加这个读书会对我而言是很新奇的体验,基本上每次都会去听对我而言就像是在听历史故事一样,又从历史故事延伸到经济学领域。”此外,郭佳惠还参加了张思思老师组织的城市经济学读书会、Shiko老师组织的Empirical Reading Group,对于参加过的读书会,她给出的一致评价是“高质量”。高质量的读书会不仅给郭佳惠输入了未知领域的新知,也帮助她输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研究生第一个项目的idea也是在城市经济学读书会的讨论中产生的灵感。除了我参加过的这几个,IESR还有很多我很感兴趣、但实在没精力去参加的的读书会,我觉得这个传统是非常好的,既可以让不同方向的老师进行交流,也给到了学生很多机会,去了解和参与一个全新的领域。”

郭佳惠在Empirical Reading Group进行论文阅读分享汇报

 除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她也很感恩IESR负责的老师们。张思思导师在研一阶段给郭佳惠提供了很多参与学术活动的机会,提供了很多研究方向参考,让她能探索很多不同的研究主题;由于研究idea与其方向相关,朱宏佳老师即使不是她导师,也会一周一次地与郭佳惠进行沟通;另外还有史炜老师和张毅老师提供平时研究遇到问题的解答和助研机会。“只要大家主动去找老师交流,老师们都会很愿意并且给予专业的回答和帮助”。令郭佳惠十分感动的是,研究生班主任邱筠,常常主动与同学们一对一进行交流,“邱老师非常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发展,也在申请时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信息。”

抓住机会,尽可能多去尝试

研二时,郭佳惠的原导师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担任指导工作,郭佳惠面临着第二次导师抉择,此时的情形,却并不像研一时那么乐观,“我们研一选导师都是有双选会的,有专门的时间可以去约老师聊天,毕竟选导师是双向选择,现在如果要中途加入别的师门,我会担心我想选的老师她是否也愿意带我。”就在郭佳惠纠结时,研一时的一次勇敢尝试,在这时“兑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学院有一位日籍教师Shiko Maruyama,他刚到我们学院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签证之类的事务需要办理,当时学院在招一个临时助理性质的志愿者,给Shiko老师做翻译之类的工作。”彼时的郭佳惠英文口语还不算出色,为了锻炼英文口语,她咬咬牙报了名,也是那段时间,郭佳惠与Shiko接触频繁,两人互相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她试着联系Shiko,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担任自己的导师,“Shiko说因为他之前是认识我的,对我的印象比较不错,他也还有一些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在向其他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同意成为我的新导师。”能够顺利“换导”,郭佳惠自觉研一时的那次志愿者经历帮了自己很多,“我和Shiko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有来往,可能我们就没办法建立联系,所以大家还是要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这个尝试就能帮到你。”

由于更换导师,郭佳惠得到了一个重新选择研究方向的机会,了解到经济学院的邹航老师也是从事健康经济学方向的研究,她主动叩开邹航老师办公室的门进行请教,并询问其是否能担任副导师,“邹航老师是研究结构模型的,他带我也很用心,也是因为那时主动去争取,我才能这么快在新的研究方向上上手,感觉自己很幸运能碰到这么多负责且愿意指导学生的老师。”郭佳惠感叹道。

郭佳惠参加毕业答辩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尝试是郭佳惠贯彻在硕士生涯中的行事准则,而她的博士offer,也来自于一次尝试。研二下学期的某天,郭佳惠在班级微信群中看到一则来自学姐的消息,学姐毕业后去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项目组现准备招募博士可供申请。刚看到消息,我是有几分犹豫的,因为研究方向和这位老师不是完全一致,但是不应该放弃可以抓到的机会。视频面试时,郭佳惠十分自信,一方面是英语口语比以前好了,而且硕士期间做的项目也给了我很多底气。经过申请和面试,她最终拿下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项目offer

 以接受一切可能性的心态迎接未来

郭佳惠坦言,自己在学术道路上并不算十分坚定,一路走来,许多前辈是她的“引路人”。“一开始我还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做研究,那时对研究也没有什么兴趣。”本科时的一位富有热情的老师,改变了郭佳惠的想法,“那位老师本身很有研究热情,会给我们细致地分析每篇论文用到的理论和方法,每当他滔滔不绝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做研究真的这么有趣吗?”进入研究生阶段,郭佳惠也逐渐适应了自己作为“研究者”的新身份,在她看来,Shiko是自己的又一位引路人,“我在读研时,也没有那么坚定地说一定要读博,对未来比较迷茫,担心自己无法从事研究,但是Shiko一直很负责细心地指导我,我们第一次组会开了近三个小时,一页PPT老师可以讲十分钟,当时是第一次体会到做研究需要如此地注重细节。并且老师的经济学指导非常intuitive,让我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正是这种细致且有感染力的指导让我觉得读博也挺好的,做研究也挺不错。可以说这两位老师对我而言都很关键,是我在学术道路上想要继续下去的领路人。”

郭佳惠于伶仃岛游玩

 虽然从本科开始便接受着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教育,但一直以来,郭佳惠都不认为自己未来一定会将学术研究作为终生的职业追求,“我觉得像我这样‘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也挺多的,并不是说我读博了以后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本科时的一次实习,令她更坚定了自己的一直以来的想法,“我当时实习的公司并不是什么可以给简历增色的大公司,在那里实习的好处是你可以全程完整地参与一个项目,甚至可以自己提出一个想法,作为负责人将项目落地,而不是做一个大项目里的螺丝钉。”实习期间,郭佳惠发现公司负责为高校撰写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工作内容中,有很多机械重复的部分,便提出可以自己编写一套代码,自动进行数据抓取与分析,生成就业质量报告。最后,这个项目成功落地,被运用与工作实践中。“到现在我也还和当时的团队同事保持着联系,她们也会邀请我参与一些创新项目,这样的体验我觉得是很多大公司里没有的。”虽没有入职行业翘楚,但郭佳惠却收获了比实习履历更重要的东西——从“0”到“1”,尝试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未来,若不从事经济研究,她希望自己能进入科技创新公司,将自己在经济学领域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带往业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