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普华永道、京东、港科大硕士项目等offer获得者邹新颖:充分了解自我之后再作出决定

2024-04-24
摘要邹新颖,我院2020级本科生,目前已获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项目、中国建设银行、京东、普华永道、中信证券等offer。


【人物名片】邹新颖,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2020级本科生,本科期间平均分90+,获评暨南大学优秀奖学金一等奖、暨南大学优秀团干部、暨南大学5A引领计划“进取之星”提名奖、暨南大学优秀学生骨干。主持两项创新创业项目,均获国家级立项,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南大学银奖、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选国创年会。曾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学代团团长等。目前已获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项目、中国建设银行、京东、普华永道、中信证券等offer。

“脱下长衫”,重走新路

在过去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邹新颖连续两年综测排名年级前二,两次获评暨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暨南大学优秀团干部,按照往年的惯常情况,她将带着优异的本科成绩,继续升学,但她却为自己选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我去年申请留学的时候就拿出了一部分时间用来准备秋招,如果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先工作。”

2023年3月邹新颖参加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评选

在正式决定工作前,邹新颖也有过踌躇,“学历为王的当下,经常会被问到‘你不读研真的可惜了’,起初我还是会有脱不下长衫的心理,但后来还是觉得应该结合当下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抉择。”即便自己有先工作的想法,但她仍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大三学期末的班会上,朱宏佳老师鼓励我们有任何迷茫焦虑的话欢迎和他交流。于是在我最纠结的时候寻求了朱宏佳老师的帮助。老师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深造和就业两个选择。‘当下把工作的坑位先占住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自己也觉得,相比于深造,应届生的身份在就业中更为重要。”自此,邹新颖更进一步坚定了就业的想法。虽然决定暂时放弃继续升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机会,但邹新颖并不觉得过往的努力都被浪费掉了,“准备申请对我来说没有很占用时间,而且找工作时能明显感受到这些语言考试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大提升。”但是相比于全部身心投入秋招人均投一两百个岗位的同学,邹新颖只投了二十多个,“当时总想着即便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深造的退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旦总想着有退路,人总会松懈。”一路走来,邹新颖深刻认识到,做决定时可以慢一点,多剖析自身、多寻求同老师前辈交流寻求建议,但是一旦做好决策后一定要全力以赴。

“我的导师薛森是鼓励型老师,他也非常善于思考和启发学生,我有压力的时候就去找他聊聊天,每次交流完都感觉天又晴了。这对于容易悲观的我来说意义非凡。特别感谢四年以来帮助我、给予我指引的所有老师,感谢苏应俊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怀、感谢严子中老师在失落时候的鼓励、感谢朱宏佳老师在迷茫时候的引路、感谢李润梁老师、陈思宇、马森老师的支持、感谢唐飞燕老师在需要的时候总会热情地伸出援手……”

不畏尝试,打破信息差

“大一到大三,我们学院的课程和考试都是比较紧的,一周拿出三四天去实习很困难,因此要把握好寒暑假的机会,多去尝试,多去试错。”邹新颖自觉自己实习所涉及的方向“比较散”,“我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方向,只有自己真正接触过之后,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她全身地心投入每一次实习,并在其中做着“排除法”,“我非常感激遇到的每一位带教、同事,是他们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优缺点,进而让我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我的。很多前辈的点拨更是终身受益。”在实习的份内工作之外,她会尽可能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比如我只需负责A,我会把B、C都看一下要怎么做、为什么是这样,遇到不懂的就去虚心请教,同事们也很愿意教我。”此外,邹新颖十分看重实习中的线下参与程度,“相比于线上,线下的实习肯定是更沉浸的,身处其中能打破很多信息差。”

2023年5月邹新颖参加朋辈交流会进行分享

IESR本科课程设置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在这里的四年学习,也带给了邹新颖很多除具体经济学知识、实证分析方法之外的收获,“比如全英文教学所锻炼的英语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当众讲演汇报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等,这些在工作中都很实用。”

 “多观察生活”,多观察自己

本科期间,邹新颖曾两度主持创新创业项目,她坦言,如果一定要说这种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有什么窍门,那就是“多观察生活”。日常多留心思考,这也是薛森老师一开始就提醒我们的。这个习惯不仅是邹新颖心中的“窍门”,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上让她受益颇多。“如果平时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没有一定的积累,要凭空去捏造一个idea,一定是很痛苦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的留心观察,如何将乍现的灵感执行落地,则是对知识能力的真正考验,“我大一跟着学长学姐的项目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很多,后来我把这些学到的东西都应用到了自己带队的项目中。”在每一个日常中汲取灵感,在每一次学习中积累知识,带着一路走来的经验,邹新颖拿到了两个大创国家级立项、“互联网+”银奖、“挑战杯”银奖、入选大创年会的成绩。

至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兼顾学业、实习与校内活动,邹新颖认为“我是一个比较有计划的人,会把手上的任务进行拆解,明确每一天至少要完成哪些事项,虽然不会说写到计划本上那么细,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习惯了多线程工作的她,也有自己的“软肋”,“如果临近deadline,手边还有一堆事没做,我会变得更非常焦虑,心里很乱,定不下神,这样效率就会非常差。但有的人恰好相反,越到deadline越有效率。”她深知个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会结合自身的个人特征,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风格。

邹新颖

采访中,邹新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与需求后作出的,“从理想主义一些的角度说,我觉得工作能够帮助自己去发现现有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到时候带着这些问题去深造的话,对我自己来说收获会比直接升学更大。”无论选择哪条路,她认为“做决定时可以不用太急,充分了解自己之后再作出决定,但是一旦找准方向后一定要全力以赴!即便是很迷茫,也不用过于焦虑,多和同学、老师、前辈等交流,也多走出去看看。很多当下的坎回头再看都可以一笑了之,小时候觉得没有考满分就是大事,中学时候觉得考不上最好的高中就是大事,大学时候觉得没有上岸就是大事,但是我们都忘了,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