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是身处世界中心的一枚螺丝钉”——访我院参军入伍学子邹城捷

2023-01-06
摘要邹城捷,我院2018级本科学子,于2020年参军入伍,2022年结束服役回到校园。

【人物名片】邹城捷,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2018级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学子,于2020年参军入伍,2022年结束服役回到校园。


从深圳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广州,邹城捷与IESR的故事,第二次启程。

即使在接收转专业学生较多的IESR,邹城捷也显得有些特殊。“我入学时的专业是旅游管理,在深圳校区上课。自己高考时其实比较想读经济学。”大一入学伊始,邹城捷便萌发了转专业的想法,并得知了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这一专业,他期待一个更深入了解IESR的平台和机会。

正巧在2018年冬天,刚结束第一学期学习的邹城捷在公众号看到IESR乡村调研大赛招募通知,他没做太多考虑,便提交了报名材料。带着对乡村医疗保健支出的疑问与构想,邹城捷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回到湿雾氤氲的南国乡村。在IESR老师的指导下,他第一次将自己在象牙塔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往他所爱的乡村大地。为期六天的调研里,邹城捷碰过钉子,遭过冷眼,他却觉得这些“不重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并不觉得遭遇困难是一件使人消沉的事”邹城捷在调研日记中写道。经过两个阶段、跨时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邹城捷将所得的一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交了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整个寒假,邹城捷两下乡村,看到了各有命运的农村家庭,多舛曲折的乡人经历令邹城捷动容,也令他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个人力量微薄,难以给予他们直接帮助。即将返回暨南园之际,他用“不断思考,不断行动,不断进步”总结这场意义特殊的实践。

就如同他决定参加乡村调研大赛那样,邹城捷抓住每一个可以了解IESR的机会,慢慢向它靠近。大一结束的暑期,邹城捷又报名了IESR的广东千村调查,“广东千村调查”作为具有全校知名度的品牌调研活动,是暨南许多同学了解IESR的窗口。“我是因为想转到IESR,所以也想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和IESR的老师能有多一些接触,多一些机会。”邹城捷并不避讳谈起自己参加项目的明确目的。通过面试后,他正式担任广东千村调查访问员,相比上一个冬天,经过专业训练的邹城捷显得驾轻就熟。在老师的远程指导下,他深入肇庆乡村,采集住户信息,二十多天的调查顺利结束。

“乡村工作的进行,也许没有物质上的刺激,但却洋溢着乡土情怀的勉励。乡土基层的调研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也更加钦佩带领村民奔小康的秦玥飞和坚守山区三十年的黄大发。因这乡土情怀,秦玥飞在广袤的乡村燃起全面小康的星星之火,因这乡土情怀,黄大发筑成了乡村振兴的一条天路,同样是因这乡土情怀,我们的千村调查去年悄然萌芽,今年茁壮成长。”邹城捷在调查结束后的感想中如是说道。

邹城捷(左一)参加广东千村调查

同年九月,邹城捷通过考核,成功转入IESR,从冬寒到秋爽,近一年的跋涉,他终于来到这段旅途的“终点”。

还没来得及庆祝,下一个挑战也接踵而至。依照培养方案,转专业学生需要补上缺了一年的专业课程,对他而言,这些知识既陌生又艰深,少不了在课后付出更多的时间。而当邹城捷的学习逐渐步入正轨,即将升入大三,在经济学专业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时,他却主动给自己的校园生活按下暂停键。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首次爆发,时移事变的外部环境也使他迷茫:我想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他希望在夜雾弥漫中找到一些坚定的方向。在父母的支持和IESR老师的关心下,邹城捷做出了参军入伍的决定,成为IESR第一位参军入伍的本科生。

2020年9月10日,还没来得及回校报道,邹城捷直接从深圳启程,背起行囊,登上开往首都的火车。在部队里,每逢难得的闲暇,邹城捷都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下,汇成信件,发回IESR。“对我而言,两年很长,长到很多个夜晚都辗转反侧,轻轻感叹。现在看,两年又不长,短到疫情都还没过去,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四季不断、往来南北的书信,寄托了邹城捷深埋心底的家国之思,也记录着他在两年军帐队营中的昂然志气。

“参军入伍两年肯定是有变化的,有阅历了嘛,人可能看起来也沧桑了。”还很年轻的邹城捷开起玩笑。2021年农历新年之际,邹城捷在担任北京冬奥会警戒的休息间隙,与主会场的火炬台拍下新年合影,“我感觉自己是处于世界中心的一颗螺丝钉,牢牢地定在岗位上。”

酷夏渐长时,他担任中央首长暑期京哈铁路线警卫勤务;凛冽寒风里,他负责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场警戒。夕阳下绵延向北的铁路,深夜里翩然纷飞的雪花,在邹城捷的军旅生涯中留下难以淡去的印记。

邹城捷于部队


两年后,邹城捷卸下戎装,换上常服,重新走进暨南园。这是邹城捷第二次“中途踏入”IESR,比起三年前刚转专业过来的“手足无措”,现在他在学习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相比刚转专业过来,退伍回来学习压力更大,毕竟已经快两年没在这样的环境里待过了,不是很适应。”邹城捷正在慢慢捡起两年前的学习习惯,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

回归校园,还有一件令邹城捷有些欣喜的事。“学院师友依旧是熟悉的模样,我继续跟着冯帅章老师。”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是,IESR实行本科导师制,会为每位本科生也配备导师,更早地培养同学们的学术思维与科研能力。入伍前,邹城捷曾与冯帅章老师通过“双选”,成功匹配。

“冯老师平时有很多学院的行政事务要处理,但还是会经常关心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人也很亲切。”亲和、平易近人,邹城捷向我们描述与导师的日常相处时,反复提起自己对他的印象。面对阔别两年,再度回归校园的邹城捷,冯老师十分关心他适应校园的情况,“大三刚开学的时候,冯老师与我们师门进行了午餐会,问了挺多我在部队里的事。”

满打满算,邹城捷在IESR只呆了一年多,却彼此已经像是老朋友。从深圳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再次回到IESR的邹城捷,身边的伙伴换了好几批。“有机会的话还是很想继续深造的,我们学院是研究院嘛,科研的氛围和资源都比较充足,很有吸引力。”曾经的同行者陆续走远,邹城捷也在一次次相遇、历练与告别中,为自己决定了下一个方向。

邹城捷投身校园抗疫志愿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