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村振兴大讲堂第15期】胡新艳:大国小农与农业现代化:中国策略

2022-05-26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进展和成效。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

2022年4月29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院长胡新艳教授受邀担任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15期主讲嘉宾。她从现实背景、中国的探索、世界农业现代化典型模式及其中国策略等方面系统地讲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考。


图片

胡新艳教授

一是从现实背景看,小农经营既具有历史继承性,亦具有世界广泛性。在中国,小农是农业经营的核心主体,也是传承农耕文明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小农众多且长期存在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是从中国的探索看,如何改造小农,并使之走向农业现代化?这是新中国70年来长期试验和探索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改革前中国通过人民公社的集体化方式改造小农,但人民公社终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后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选择了家庭承包制,历史性地推进了农业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难题:规模不经济与低水平小农格局。改变小规模、分散化、细碎化格局,小农户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主流观点是鼓励农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但自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鼓励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并没有促使我国土地分散化的经营格局发生根本性改观。由此提出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农情约束下,除了农地流转集中外,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能创新途径是什么?

三是从世界农业现代化模式看,美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的典型代表。日本则是小农家庭经营并走向现代化的典型代表。美国的小规模农场在资产配置强化的同时,外包服务越来越少,不断强化内部一体化,表现出高投资与自我服务的特征。这种模式无论是基于人地关系、土地资源禀赋,还是农户投资能力与成本压力,中国都难以效仿。日本是小农家庭经营模式下的过密化、内卷化的小型农机投资,小型机械的作业能力偏低,难以对外提供外包服务,导致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迟缓。农场的小型机械自我服务及其封闭性,导致利用效率极低。农业机械一年中使用20天以下的占82%,9天以下的占56%。如果中国选择日本的发展模式,因农户数量更多、土地规模更小,其代价将更为高昂。

四是从未来发展看,与美国农户大规模经营及其自我服务、日本农户小规模经营及其投资内卷化不同,对于 “大国小农”的中国来说,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并由此通过迂回投资将小农经营卷入分工经济。选择“为小农户服务”的基本导向,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