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1年3月29日10点,宾夕法尼亚大学方汉明教授受我院暨南论道活动邀请,于线上平台进行了题为“Long-Term Health Insurance: Theory Meets Evidence”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主持。
线上讲座
方汉明教授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The Econometric Society)会士(Fellow),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并于2014至2016年担任中国经济工作组代理主任。他是人口研究中心和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伦纳德·戴维斯卫生经济研究所(Leonard Davis Institute of Health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以及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他还曾担任新南威尔士大学澳中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科学主任,新加坡亚洲经济和金融研究局高级研究员以及德国IZA研究员。他曾任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的联合编辑,目前是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的资深编辑,也是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2020-2024)编委员会成员。方汉明教授注重理论和实证的紧密结合,研究课题涵盖歧视等社会经济问题心理与经济、福利改革、拍卖、健康保险市场和人口老龄化。他在医疗保险市场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第17届国际卫生经济学会(iHEA)颁发的最佳健康经济学肯尼斯·阿罗奖(Kenneth Arrow Prize)。
方汉明教授在本期暨南论道讲座中分享了一项他的合作研究。他首先指出,当前私人市场常出售的短期健康保险使投保人面临潜在的巨幅保费波动(即重分类风险),从而导致福利水平的显著降低。政府管制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投保人风险,但也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相比之下,长期健康保险只在登记之初确定风险评级,且不再随投保人健康状况而调整保费,通过跨期激励机制确保了个体能尽早购买保险、锁定保费,在降低重分类风险、确保市场参与的同时消除了逆向选择问题。
长期健康保险在全球的实际应用较少,德国作为世界上私人长期健康保险市场最大的国家,有超过10%的人口(880万人)持有私人保险公司出售的长期健康保险。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德国健康保险市场,探讨长期健康保险的福利问题。具体来说,研究首先介绍了GLTHI(德国长期健康保险)的主要原理和功能,并阐明其内源性流失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的理赔面板数据及德国SOEP调查数据来估计衡量福利水平的关键要素:健康风险变化和生命周期收入概况。研究设计出新的风险分类方法,并据此估计并比较GLTHI与其它类型健康保险的福利状况。
研究发现,GLTHI的福利水平比短期保险更高,通过消除重分类风险来补偿前期较高保费负荷导致的福利损失。研究结论对不同的风险规避程度、跨期替代弹性、Epstein-Zin偏好以及生命周期收入状况都是稳健的。对于极低和极高的风险规避程度,GLTHI的福利将趋同于最优合同下的福利。此外,研究还解决了长期合同与医疗保险现收现付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将工龄期间长期合同与老年医疗保险相结合,是一种优于现状但不如终身长期合同的替代方案。
讲座结束后,方汉明教授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针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长期健康保险的道德风险及未能推广的具体原因等进行了详细解答,会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