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问政暨南”第十八期:危机冲击、产业政策与产业升级

2020-11-03
摘要在危机不可避免的时候,这些危机有可能就是促进中国新兴产业从低质量均衡到高质量均衡转变的一个契机。

产品质量是一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的质量水平近年来已有明显进步。2020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阮建青教授受邀作客我院“问政暨南”第十八期活动,为我院师生作了“危机冲击、产业政策与产业升级”的主题讲座,介绍了危机冲击和产业升级的案例,并分析了危机冲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

浙江大学阮建青教授


首先,阮建青教授谈到,他研究危机冲击和产业升级的动机源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个理论——文明的成长是不断回应新挑战并取得成功的过程,困境似乎反过来促进了文明升级。由此,他提出了危机冲击是否也会促进产业升级的问题。

接着阮建青教授介绍了温州皮鞋厂的典型案例。温州鞋业集群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企业一开始均采取低质低价竞争策略,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许多企业开始造假原材料,鞋子质量极差,以至于以皮鞋为代表的温州产品,一度成为了中国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随后在1988年7月,温州鞋业协会成立,协会提出规范竞争模式,实施黑名单和缴纳保证金制度,以保证整个鞋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地方政府也成立了鞋业质量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鞋子质量的监督检查,同时为创名牌企业给予奖励。最终结果大家有目共睹,温州成为了中国著名鞋都。这就是产业集群从低质量均衡走向高质量均衡的一个转变过程。

随后阮建青教授从实证方面进一步证明了危机冲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85个产业集群和53个主要危机的数据,他从人均专利数量、通过质量认证企业数量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三个方面探讨了危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示危机会重塑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对质量升级的回报和成本的看法,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时,公私营机构更有可能采取集体行动来改善产品质量。最后当危机结束,产业集群中的专利数量、质量认证企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均有显著上升。因此,危机不仅代表危险,也意味着集群产品质量升级的机会。然而,危机与质量升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危机会自动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只有危机得到成功解决,它们才能成为制度变革的催化剂,促进产业升级。

最后阮建青教授从危机冲突延伸到今年的新冠疫情和贸易战,他提到在美国停止供给芯片的时候,中国手机市场一度受到打击,但同时国内芯片技术的产业集群开始加速对芯片的研发进程和创新力度,国家也对这些产业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给了芯片产业更好的发展空间。阮建青教授认为,在危机不可避免的时候,这些危机有可能就是促进中国新兴产业从低质量均衡到高质量均衡转变的一个契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