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澎湃】杨哲:生育与入学时机选择对个人成就的影响

2020-07-07
摘要生育时机选择、孕期环境影响和入学时机

作者:杨哲(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的小普查数据,无论是成年后的教育成就还是经济成就,最高点都发生在10-12月。例如在1966-1975的这十年间出生的人,读完大学的比例按照出生月份呈现出下图这样的周期性变化。红色的分割竖线代表年底,峰值大都在竖线前的第二个月份,也就是11月。


这种巧合是如何发生的?命运是如何“科学”地和出生星座扯上关系的?国内外的人口学界和经济学界把这类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归结为三大类:生育时机选择、孕期环境影响和入学时机。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在一年之内生育时机选择的差异

早在150多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十分强调繁殖行为的季节性。虽然人类生育的季节性相比于大多数生物并不明显,但即使是在经济发展程度非常高的美国和德国,2000-2010年期间,各个月份的出生人数还是有10%左右的周期性波动。在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波动幅度达到30%-40%。最近的研究表明,出生月份的分布还取决于社会经济地位。比如美国女性有避免在冬天生育的倾向,但是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母亲(生育时高中未毕业、未婚或年龄不到20岁)在这一点上落实得没有地位高的母亲到位,从而更多地在冬天生育(Buckles and Hungerman 2013)。

在中国,一年之中生育高峰在10月份,正好对应农历新年之后的8-10个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在1965-1999年间,农历新年来得越早,当年在汉族人口中,10月出生的人数相对于11月的人数的比值就越高,并且该比值在农村比城市高得更多(如下图)。这些现象说明,各个月份出生的人口的家庭背景构成很有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由此可能成为11月出生的人比10月出生的人平均成就更高的重要原因。

气候、季节和环境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影响

如果各个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都随机均匀选择生育月份,个人成就是不是就和出生月份无关了呢?科学研究表明,出生前胚胎阶段的营养摄取和病毒环境也能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而造成日后的长期影响,而这些营养和传染病因素又恰恰都有很强的季节性。

对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营养和传染病问题能否对生育健康造成季节周期性影响持高度怀疑态度,认为即使观察到周期性,也只不过是上一节提到的由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研究者为了把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孕期气候环境影响中分离出去,费了不少周折。Currie 和Schwandt (2013)比较了美国64.7万个母亲多次生育时间的结果,发现相比于一月受孕,五月受孕的胎儿早产的几率要高出10%,并发现这个结果是由来年一、二月份的流感期在胎儿发育的最后阶段造成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虽然使用类似的数据和方法的研究非常少。但考虑到如果连医疗发达的高收入国家都不能摆脱季节环境对妊娠健康的周期性影响,发展中国家受到的这种影响一般来说会更大。

入学时机造成在同年入学的儿童中的相对年龄优势

由于公立小学在每个学年招生时设置了出生截止日期,出生月份和截止日期的相对位置就决定了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在班上的相对年龄大小。一个班上最年幼的学生通常会比最年长的学生小11个月以上。如果不出现留级、跳级,这个年龄差距会一路跟随到成年。起初在儿童发展早期,这个年龄差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个时候,孩子年龄即便只相差几个月,他们之间在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心理成熟度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到了后期,如果这种先发优势得不到持续反馈和强化,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直到成年后消失。中国教育系统近年来对“小升初”筛选机制的不断弱化,就无意中为入学年龄小的孩子获得了更多时间来缩短与年龄稍大孩子的差距。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存在对年龄差距的反馈和强化了。例如,低年级的小学老师通常会对年长几个月的学生有更高的期待,布置更具挑战性和领导力的任务,提拔为班干部。而相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则很有可能在早期失去了这些重要的训练机会,日后更不容易被“委以重任”。

为了建立这个相对年龄优势,欧美中产阶层的父母通常希望让子女更晚入学,以强壮的体格和成熟的心智在和同学的竞争中占领先机。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年龄优势而努力控制出生时机的父母通常比不控制出生时机的父母对孩子报有更大的期望,日后投入更多。这就导致相对年长的学生家庭背景平均更优越,从而加剧了这个相对年龄效应。

在分析相对年龄优势的研究中,如果采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来判断优势大小,就难于分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的影响。一方面,如果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而非同一年龄参加考试,那么成绩差距中就包含了考试时的绝对年龄对智力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让所有学生在同一年龄不同时间参加考试,又会导致成绩差距中包含了学习进度的影响。Crawford,Dearden,Greaves(2014)在发表于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A辑)的研究中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发现,英国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上表现的出生月份效应几乎完全是由绝对年龄效应而不是相对年龄优势引起的。

许多研究还发现了在校相对年龄优势对成年之后工资、就业等方面的的长远的显著影响。

在中国,对于这个相对年龄效应也有许多研究,如刘德寰、李雪莲(2015)研究发现了中国青少年的“七八月陷阱”:出生在7-8月的青少年相比于11月-次年6月的同学存在更多的学习问题,更可能沉溺于游戏,对自信心的构建也更不成熟,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升入重点中学的可能性更低,升入职业学校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建议,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了解和留意这个效应,以更大的耐心对待相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帮助他们适应和提升自信心,鼓励其成长。

与此同时,采用更细致的基于截止出生日期附近断点回归的国内研究大多数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个人成就在出生日期位于8月31日和9月1日之间的跳跃。这可能和入学截止出生日期是否被遵守有关。如果在截止日期附近违反的人比例太大,并且都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或者父母操心和投入更多的孩子在违反,再加上和欧美国家的家长相反,父母希望让孩子更早入学,那么对于在截止日期之后的9月的前几天出生的儿童,相对年龄的优势就容易被家庭背景劣势抵消而观察不到。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7057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