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去尝试才能找到心之所爱——访哥伦比亚大学硕士offer获得者黄稚雯

2020-04-22
摘要黄稚雯现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五所世界名校硕士录取通知书。

【人物名片】黄稚雯,2017年转专业进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为该专业首届毕业生。现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五所世界名校硕士录取通知书。本科在校期间,曾获得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曾参与校内外多项学术竞赛,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暨南大学第八届黎贝卡挑战杯一等奖。

从大一参与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的预课程培养,并大胆选择转专业,到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再到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流项目,以及陆续地做了新闻采写、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习,黄稚雯把这四年过得丰富而充实,在不断地尝试中沉淀自我,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燃点”。

勤勉好学 孜孜不倦

黄稚雯,这个外表安静、嗓音清澈的姑娘谈起过往就像风一样平和,然而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坚韧劲儿,做事高效的她将大学时光嵌入一套规划之中,对每个阶段进行拆分,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当时是在学校的官微上看到IESR的招生信息,‘参照北美一流大学培养模式’这个点让我眼前一亮。当然,光看这一句话是不够的,真正打动我的,是IESR老师的身体力行”,黄稚雯坦言道。由于原录取专业并不是黄稚雯的兴趣所在,因此很早就有转专业想法的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了IESR的预培养课程学习。“每门课程的深度已经达到了我心中的北美名校本科生课程的水平,且教学方式和北美大学教学模式相差无几。这就是我向往的大学课堂!”这是黄稚雯在体验了为期一年的预培养课程后的最大的感受。

顺利转入IESR后,黄稚雯便在适应期内遇到了瓶颈。黄稚雯坦言,面对具有一定深度且繁重的专业课程,她感觉到比较吃力。即使如此,但黄稚雯从未有放弃的念头。为了克服这个“拦路虎”,她“奏响”学习“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除此之外,黄稚雯还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在授课老师以及助教每周的office hour中常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对于我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惑或者不解的地方,授课老师和助教都会非常耐心地指导。平时,他们也会利用office hour为我们讲解作业的错题,或者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练习。这些对我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要点都有很大的帮助!”她前期在学习上的大量投入,换来了学业上的肯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黄稚雯还是一位对知识追求始终不满足的学生。刚上大三的黄稚雯,萌生了当交换生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想法,并在导师谢斌老师与学院谷一桢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于2019年春天前往美国参加哥伦比亚大学交流生项目。“得益于IESR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初到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时,我在课程适应上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很快就适应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在回顾当交流生的经历时,她表示,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这段经历,那就是“充实”。她不仅接触到一些新领域的课程,还积极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研究助理,参与中国教育与创业的相关研究。“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项目的研究,我有机会从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经济问题。”

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黄稚雯总是卯足了劲,不断向前,为自己的“知识蓄水池”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


黄稚雯在哥伦比亚大学

“多去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在同学和老师眼中,黄稚雯是一位“爱折腾”的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总是能在不同的场合中看到她的身影。对于她大胆尝试各种新事物的行为,黄稚雯坦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她的导师谢斌老师。“谢斌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让我们从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黄稚雯表示,在导师的谆谆诱导下,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以及在不同领域实习,她渐渐开始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

从大二的暑假开始,抱着可以近距离接触国际知名经济学家的“私心”,黄稚雯在IESR开启了她的助理记者体验之旅。在这期间,黄稚雯曾采访过麻省理工大学Joshua Angrist教授等多位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大牌教授,“他们不仅在自身的领域颇有建树,还非常的博学多识,对事物永远保持着一颗求知心、好奇心。”黄稚雯表示,她很享受与这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交流的过程,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工作不仅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学生记者的经历让黄稚雯获得了暨南大学共青团系统优秀宣传工作者这一荣誉称号,更让她对实习这件事“上了瘾”,她开始不断深挖自己的兴趣,并在不同行业实习。2019年的夏天,黄稚雯获得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实习的机会。虽然对公募基金行业颇感兴趣,但对于缺乏行业经验的黄稚雯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学起。在上司的帮助和引领下,黄稚雯渐渐摸索到其中的“门道”,并在完成数据整理、分析行业报告等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所在,并坚定了未来从事政策分析师或是项目数据分析师的想法。

在实习方面有着丰富经历的黄稚雯,总是谦逊地把这功劳归功于她的导师以及“运气好”。她表示,在她不断摸索成长的道路上,谢斌老师对于她的选择,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难,谢斌老师也总是耐心地与黄稚雯分析,向她分享自己的经验,提供实习指导等。“作为过来人的老师们,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真的太宝贵了!”

Joshua Angrist教授给黄稚雯的赠语

“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早在确定职业方向之前,黄稚雯就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树立了初心。

“做学术研究时,我们难免会在数据处理、回归分析等环节中遇到各种难题,甚至还有可能遇到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但我认为这样一种充满挑战的体验正是学院希望我们能够经历并从中得到磨练、有所收获的过程。”自大二起,黄稚雯先后参与了关于社区层面的经济不平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机制、中国教育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等多项研究。

在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中,黄稚雯表示,参加学院调查中心组织开展的千村调查的预调查是她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科研体验。黄稚雯回忆道,在跟随调查中心的老师前往广州市花都区的一个村做预调查的过程中,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被调查村庄简陋得生活条件以及不理想的教育情况而深感震惊与担忧。“之前我对贫困农村的教育情况并不了解,通过那次实地调查,我感到震惊之余,更希望在未来能够为社会做出点贡献。”正是那次实地调查的经历,在黄稚雯心中种下了“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的种子。

如今,再谈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时,黄稚雯仍满目坚定地说道:“我希望毕业后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政策分析师,并通过自身的学识回报社会!” 

黄稚雯对村民进行访问

在访谈的最后,黄稚雯表示,注重个性化培养的IESR为每一位学子提供更多的成长路径,让大家能够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诚然,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路径都不尽相同。无论是坚定不移走学术道路,还是立志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选择,老师们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提供非常全面的观点和建议。这是IESR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