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访学是怎样的体验?

2019-02-22
摘要2018年10月,我院研究生吕佳玮作为芝加哥-暨南人类发展研究联合计划的首位访问学生开始了她在芝加哥大学的交换学习。

2018年6月,我院与 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Economics of Human Development, 以下简称CEHD)联合开启芝加哥-暨南人类发展研究联合计划,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James J. Heckman教授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院院长冯帅章教授共同担任负责人。联合计划旨在促进双方在科学研究、数据收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18年10月,我院研究生吕佳玮作为芝加哥-暨南人类发展研究联合计划的首位访问学生开始了她在芝加哥大学的交换学习,来了解一下在世界顶级学府访学是怎样的体验吧!

1557210180007063283.jpg

吕佳玮

一晃到芝加哥已经快一个月了,跨越半个地球,从夏天到冬天,似乎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变化,可似乎又还是一切照常。远距离的迁徙赋予了人类更广阔的视角和更丰富的体验,也意识到世界的不同和相同,看到起眼或不起眼的组成了世界的各个部分。

我幸运地踏上这样一次隆重的旅程,做梦似的来到风城芝加哥,在调时差的头一个星期里,甚至一直觉得自己可能是梦游在美国街头,平静的在梦中办完一系列作为新客的琐事,兴奋感大概滞后了一周才从我身体里苏醒过来,我不得不说,一切都太棒了。

学校14_副本.jpg

芝加哥大学

第一天去人类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CEHD)报到的时候恰逢中心的roll call agenda, 粗粗见了见中心成员。中心在57街的一栋古朴的老房子里,毗邻经济学系大楼,之前似乎是一所幼儿园,这冥冥之中和中心儿童发展的研究有着有趣的缘分。中心南楼里的行政老师和IESR的行政老师一样专业又可爱,北楼都是中心研究人员,除了博士后,在读博士,还有不少本科毕业的全职RA。芝大的校园并不大,但是美得不像话,即使是我这样的手残党也能随便用手机拍出些桌面背景来,再遇上五颜六色的秋天,加一些随地乱窜的松鼠、不时遇见的游客、或坐或躺看着书或三五成群讨论着的学生,就是美国大学应有的样子了。

CEHD和谐又充满活力,自由而各司其职。坐在我隔壁的同事每天早上总比我早早的开始工作,大家中午似乎也没有浪费很久时间在午餐上的习惯。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心成员大部分都和我一般大,交流后觉得他们对于学术都怀着真正的热忱和对于自己发展道路的长远构思。Heckman教授时不时会出现在中心或是workshop上,一如既往的幽默、亲近而充满对世界的好奇,热心地关切着中心的研究和年轻人们的发展。

我的工作并不多,平时还有着大把旁听workshop和一些课程的时间,显得更为自由。9月底Heckman教授来IESR商讨了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调查项目,回到中心后对项目也报有很大的愿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帮助绵竹项目更好地提升。于是我很荣幸地承担起了这一任务,多亏IESR研究团队、调查中心老师的协助和Heckman教授的推广,项目也收集到很多有效的反馈。当主动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的时候,哪怕自己很渺小,也会感到身体里充满了能量。

在旁听芝大课程之前,我总觉得自己上的课的难度和严格程度并不低,直到见识到芝大研究生的课程难度和作业量后,才明白了“小菜一碟”的意思。有一门实证分析课的老师,每一节课都能一直保证阶梯教室六整块黑板写满数学推导。当然也有段子手般的老师回答学生整整一节课的问题,抖出“如果一个人玩老虎机有10%的概率得到奖励的话,那跟隔壁花钱看录像但是永远没有奖励的人比,他一点也不蠢”的包袱引得哄堂大笑。老师的讲课十分精彩,学生的回答也令人叫绝。总不乏各国口音的学生问出各种问题,或疑惑,或质疑,思想的交锋一不留神就没跟上,心里面生起许多敬佩。

说起质疑,芝大的workshop向来以观众犀利的提问著称。如果有什么数量可以跟芝加哥的松鼠媲美的话,那一定是workshop的数量。单单是经济学系,就有大大小小听不完的各式workshop,而且不论去哪一个workshop都会发现听众众多,举手提问更是应接不暇。质疑和批判性思考无疑是创新的源泉了,也难怪这里会成为诺奖的摇篮。

芝加哥临着密歇根湖,风口上要比其他地方更冷些,虽然还是10月份,我穿的早已比广州的12月多得多了。可是啊,尽管温度低,芝加哥的秋天真的是太美了!每天走在往返学校的路上,两边是经典美国的独家独院整齐又各具特色的房子,树木从绿色染成了黄色,红色渐变的枫树叶映衬着清澈的蓝天和白云,早上或者遇上几个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背着书包同样上学的芝大学生,傍晚是遛狗和跑步的居民,心情像吸了氧一样通畅又舒服。

校园里有好几个教堂,多是哥特式风格,总有来到古欧洲城堡的错觉,中午和晚上常常听见教堂的钟声,不是沉重的闷响,而是唱着好听的旋律。刚到校园的时候我总是苦于找不到地方,并不会赫然在建筑外面写着显而易见的大字告诉你这座建筑的用途,得靠着地图和亲身探索才知道,原来这个紧闭的大门背后是博物馆,这座古朴宏伟的建筑里是食堂,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是研究生院……最喜欢的还是校园方庭,三面哥特式古堡建筑围出中间一块空地,严谨的米褐色被绿色的爬山虎又点缀上一点活泼。最近建筑上的爬山虎似乎被阳光晒黄晒红,加上红色屋顶实在太有童话里的感觉了。

校园还有诸多其他风格的建筑,野兽派粗犷又豪放的雷根斯坦图书馆有粗糙的巨石外壁,内部也给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感,旁边的乔和丽卡曼索托图书馆则是一座拥有巨型弧面玻璃穹顶的建筑,光线也自然极佳,还有不给拍照的哈珀纪念图书馆和食堂,它们像极了哈利波特电影中的场景。中心对面的布斯商学院的建筑一看就知道是商业精英集聚地,现代感十足。

芝加哥大学在芝加哥城的南边,虽然警力充足相对安全,但也得小心出门,早早回家。由于宅并胆小,我的课外活动范围至今为止还非常小。周末在附近几个街区的超市、杂货店逛逛,备齐一周的口粮,偶尔去密歇根湖畔看看海鸥。密歇根湖大的无边,像海,还会有海才有的潮汐和沙滩,无数慵懒的海鸥带着胖胖的身子在沙滩上散漫地呆着,人走近了也只是懒懒的稍微飞起来让个路以后又降落,煞是可爱。大多数居民都善良友好,下午5点以后每隔100米都会有个快乐的警察跟所有路过身边的人们说着晚上好, 我也开始逐渐习惯着像他们一样即使是陌生人也常常微笑着打招呼。

芝加哥城诸多博物馆艺术馆都还没来得及探索,多亏之前认识的一位长辈,才快速在车上走马观花过中心的建筑和风景,路过地价堪比黄金的Gold Coast,穿过密歇根大道,见过威斯利大厦、玉米大楼和特朗普大楼,听她说着芝加哥城的历史,才开始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点点了解。

听说下雪的日子不远了,希望还能抓住剩下的日子好好感受,这金光闪闪的日子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