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诺奖得主皮萨里德斯教授谈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2019-05-23
摘要2019年5月21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来访暨南大学。

2019年5月21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塞浦路斯大学欧洲研究教授、塞浦路斯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来访暨南大学,并出席“大师暨南行”系列活动,作题为“Work in the Age of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题演讲。

本次活动由科技部外专司、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以下简称IESR)、暨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承办,IESR院长冯帅章教授主持。

活动开始,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致辞,他首先代表暨南大学向皮萨里德斯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学校积极发挥经济学学科的优势,大力推动与国际学界交流,多次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其中,IESR延揽多名海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聘请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此次非常荣幸邀请到皮萨里德斯教授来访暨南大学,他的到来令暨南园熠熠生辉。他相信,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广大师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也会推动经济学在各个研究领域和政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558576893864081911.jpg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

1558576958638058907.jpg

IESR院长冯帅章教授


皮萨里德斯教授首先感谢暨南大学对他的邀请,并作了题为“Work in the Age of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对于新技术的介绍即机器人人工智能(AI)技术,二是新技术如何渗透到各个行业,以及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558576992221036619.jpg


皮萨里德斯教授

他介绍,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在了生产领域,这些技术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中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研究发现,亚马逊或中国的阿里巴巴,机器人在劳动力当中的比重已经占到40%-50%。在生产领域当中,汽车行业机器人使用率最高,以日本为例,每1万名员工当中有约1400个机器人。中国制造2025规划想要实现,需要进一步扩大研发比率,加强产学研合作。

1558577011645037346.jpg


活动现场

新技术对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影响就是结构性转变,包括了新工作的创造和旧工作的淘汰,我们面临的挑战即是怎样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型。他预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未来人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将会减少,同时诸如家庭生产服务、奢侈品服务、医疗健康、培训等行业将会扩大规模。他表示,人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富裕、快乐,但政府必须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帮助创造更多的工作。

1558577039539049446.jpg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在皮萨里德斯教授精彩的演讲过后,在场学生踊跃地提问,教授一一详细解答。

讲座结束后,皮萨里德斯教授分别与冯帅章院长以及IESR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教授首先询问了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在了解到学院教师的研究覆盖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微观理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后,他对IESR研究领域的多样性表示了赞赏。此后,学院教师结合皮萨里德斯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的内容,与他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学院教师和皮萨里德斯教授有问有答。会上讨论的话题包括中国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和性别平等的影响,世界贸易秩序变化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影响等等。

1558577067183016930.jpg


皮萨里德斯教授与冯帅章院长交谈

1558577084483052843.jpg


皮萨里德斯教授与IESR教师交流

1558577125613089560.jpg


皮萨里德斯教授与IESR教师合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