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问政暨南”第九期:中国能源转型现状的七大趋势

2019-04-28
摘要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教授为师生分享当前中国能源转型及其治理变革现状问题。

2019年4月11日,IESR“问政暨南”系列第九讲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教授。齐晔教授长期从事资源环境政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为师生分享了当前中国能源转型及其治理变革现状问题。

1557200383392095513.jpg

齐晔

齐晔教授指出,当前中国能源转型现状反映了七大趋势:能源消耗增速下降、煤炭消费达峰、能源强度下降、电气化趋势、天然气的比重提高、能源体系的低碳化,以及碳排放的可能达峰。

从能源消耗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速在不断下降。1980年以来,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使用驱动着中国经济飞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耗的增速在不断的下降,尤其是2012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从煤炭消费上看,中国的煤炭消费在2013年已经达到顶峰。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2020年才能达到顶峰,随着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速逐渐放缓,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平均高达75%到2017年已降至64.4%。煤炭消费的趋势出现了逆转,煤炭达峰标志着中国煤炭驱动经济增长的终结。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煤炭消费达峰是碳排放达峰的基本前提。从能效上看,中国的能源强度在不断下降。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强度持续下降,2016年,中国的能源强度下降5%,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这也意味着能效在不断提高,中国能效提高的速度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电气化上看,中国的电气化程度在稳步增长。从数据来看,中国消费电力的比重在稳步的增长。例如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占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1/2以上。从天然气上看,天然气成为当前能源构成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天然气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当前中国的天然气比重在2016年已经达到了6%,并预计于2020年达到20%。从能源体系上看,能源体系的低碳化在加速。齐晔教授把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能源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由于路径依赖导致了英国的能源转型从1950才开始。而美国能源转型的去碳化进程始于1920年,转向对水电与石油资源的使用。2010年后,两国的去碳化进程大大提速,与中国的趋势相似。

最后,从整体上看,碳排放很可能已经达到顶峰。根据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中国承诺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30年前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提高到20%。但根据研究测算,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已经在2014年达峰。

齐晔教授认为,这七大趋势背后受四个经济因素影响:一是经济新常态。由于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二是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能源结构。三是由于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非常快。四是绿色金融领域发展,尤其是中国在2009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国家。

同时,中国的能源转型趋势背后也受到政策影响。例如中国以节能与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政策制定与立法,同时在地方治理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并倡导绿色、低碳金融。这些政策导向,反映了中国政府关于生态文明施政理念、新工业革命以及全球治理上的发展思路。

简而言之,当前中国能源系统正处于重大转型中,其趋势表现为去碳化进程与煤炭消费的达峰。国内能源现状稳定趋向实现《巴黎协定》上的拟定目标。这一能源范式的变革,背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治施政理念与政策实践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