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SEMINAR54精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教授Jens Suedekum 谈空间工资收入差距——员工、企业及匹配效应

2017-07-31
摘要Spatial Wage Disparities—Workers, Firms and Assortative Matching

      2017年6月6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第54期seminar在中惠楼106B室顺利举办。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Jens Suedekum教授报告了题为“Spatial Wage Disparities—Workers, Firms and Assortative Matching”的工作论文。

IMG_8352.JPG

Jens Suedekum教授

       德国地方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工资性差异,以慕尼黑市为例,1990年慕尼黑市的工资水平比一些小城市高出33%,并且2010年上升到50%。该文章主要通过分解工资结构的方式来考察西德地区工资空间差异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在不同城市间,优质企业和优质员工经常在大城市中的匹配度更高;在城市内部,局部劳动力市场越大,优质员工匹配优质企业的激励越强。

       文章使用的数据来自德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IAB)的就业记录,采用50%随机抽样的方式,并主要筛选出1990-2010年间20-60岁的全职男性员工样本数据,包括工资、就业状况、员工人口特征等变量,使用特有的ID可以很好的匹配员工和企业数据,最终获得的数据涉及108个劳动力市场区域、204个travel-to-work区域、325个NUTS3行政区和8212个市。根据这些数据,文章将员工个人工资分解为员工效应和企业效应两部分,进而将空间工资差异(工资方差)分解为员工效应、企业效应和员工-企业匹配效应三部分。使用204个travel-to-work区域层面的书记进行计算,文章发现:优质员工和优质企业在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匹配度更好,并且这种匹配效应解释了40%的截面空间工资差异和57.6%的时序空间工资差异。为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文章分别使用108个劳动力市场区域数据、325个NUTS3行政区和8212个市的数据分别重新计算,得出的结果一致;工资通过CPI平减、使用条件企业效应、使用1952年的人口数据做工具变量后结果依然稳健。

       基于劳动力市场越大则员工-企业的匹配度越强,文章给出了四个可能的解释:有限的移动偏误、生产中员工和企业质量的互补性、较低的匹配摩擦以及更多的使用公司外员工等。

       最后,文章讨论了10个反事实检验,其中核心的3个反事实检验包括:

       反事实1:数据中保持企业位置可以观测到;随机分配员工到城市,让每个城市的员工效应同分布;在每个城市内部,保持匹配度可以被观测到;

       反事实2:数据中保持企业位置可以观测到;随机分配员工到城市,让每个城市的员工效应同分布;假定城市内部员工与企业随机匹配;

       反事实3:根据企业效应将全部企业进行排序,根据员工效应将全部员工进行排序,并且依次匹配对应。

第1个反事实检验使城市间的平均工资标准误减少了约54%,使德国的总工资收入减少了约0.45%(120亿欧元);第2个反事实检验使城市间的平均工资标准误减少了约59%,使德国的总工资收入减少了约1.55%(400亿欧元);第3个反事实检验使城市内部的员工-企业匹配度提高到0.927,使德国的总工资收入增加了7.34% (1890亿欧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