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SEMINAR63精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石菊谈医生对于价格变化如何作出反应

2017-10-30
摘要The Impact of Drug Regulation on Medical Utilization : Evidence from China

       2017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石菊做客我院第63期Seminar,并作了题为“The Impact of Drug Regulation on Medical Utilization : Evidence from China”的研究报告。

1509330848962011800.jpg

助理教授石菊

       从全球视角来看,各国医疗支出花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供给方(如医院、医生等)和需求方(如家庭、个人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药品供需政策和制度,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少之又少。然而在我国,医生与药品供应商合谋进而乱开药、开贵药等事件在近几年中已逐渐发酵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Essential Drug System),目的之一即是降低药品价格,具体而言在政策实施前国家允许医院可以对药品加价15%,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国家要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这15%的药品加价全部让利于民。石菊老师与她的合作者们正是利用这一外生的政策冲击,探究了政策实施前后,当医院在药品上可获得的利润降低时,医生会做出何种反应?从而又如何影响了社会福利的变化?

       由于政策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将乡镇医院当作处理组,将县医院当作对照组,利用一套包含个人详细就诊信息的大样本数据对问题进行了识别,最终发现:第一,在改革前后,相对于高级别的县医院,乡镇医院的药物总收入占比的确下降幅度更大,并且这种降低主要来自于价格的降低并非数量种类的减少,同时患者们在医院的药物消费总支出似乎并没有显著降低;第二,改革之后,医院通过机器检查所获得的收入占比增加。这或许印证了在利润目标趋势下,改革后医生开处方药的获利空间受到压缩,他们会通过建议患者进行更多的医疗机器检查的方式来进行“弥补”;第三,从住院情况来看,改革后患者进行住院治疗的平均天数增加,但病情复发再住院的几率降低,这或许能够说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该研究还提供了其他很多证据,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石菊老师的报告引起了聆听师生的热烈讨论,在大家的交流声中本期Seminar取得圆满成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