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RUMiC东莞】如果可以, 我愿拿家里土地换城市户口

2017-07-31
摘要随着广州、深圳、东莞三地调查的铺开,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RUMiC)已经逐渐展开。调查期间,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学生记者跟随三地的督导深入一线调查,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视角。今天的三篇推文分别来自东莞、广州、深圳的跟访观察。

       随着广州、深圳、东莞三地调查的铺开,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RUMiC)已经逐渐展开。调查期间,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学生记者跟随三地的督导深入一线调查,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视角。今天的三篇推文分别来自东莞、广州、深圳的跟访观察。


如果可以,  我愿拿家里土地换城市户口   


图文丨IESR学生记者 谭璇璇

       4月22日是周六,对现年38岁的陈致和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在东莞某高档小区,陈致和有自己的专属“领土”——该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内的一个4平米独立办公室。今年,是他来到这个单位担任物业管理的第14个年头。陈致和的办公室光亮通透,内有独立空调,透过半米长的窗户,可以望见刚被雨水洗刷光亮的草坪,像很多有独立办公室的“领导”一样,陈致和办公桌上也放着一座目光骇人的老鹰雕塑。整个上午,他一直把自己埋在座椅中,期间接了2个电话,还有应付偶尔进来的同事。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这么一份光鲜的工作,每月给陈致和带来的经济收入也就只有3500元,尽管这听起来的确比他第一份月入700的小区保安工作好很多。

       “有一点感到郁闷和没有价值,因为赚不到钱。”陈致和说。尽管单位给他购买了五险一金,但陈致和目前还是没有固定工作期限的合同工。

        来自湖北黄石的陈致和算是老“莞漂”,用当地政府的话说,就是长期为东莞做贡献的资深“新莞人”。在东莞拼搏,他不仅收获了事业,还找到自己的一生所爱——曹艳舒,并于2004年在老家有了第一个孩子陈子琪。现在他们有3个子女,最大的13岁,最小的8岁。陈致和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相架,相片里面两个孩子靠着妈妈的肩膀,露出甜美的笑容。这大概是作为父亲的陈致和每天对自己孩子思念的最好寄托。

谭1.jpg

办公桌上的家人合照

       因为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自打大女儿出生,陈致和就决定将自己的子女送回老家,由自己父母代为照顾。最小的儿子在东莞出生,但两岁时也被送回老家,与姐姐们一起开始留守儿童的生活。作为父亲的陈致和,都不知道大女儿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因为花销大,两夫妻只在过年的时候回家,过年几天,大概是3个孩子一年中唯一能偎依在爸妈身旁撒娇的时间了。在陈致和看来,这是留在东莞必须付出的代价。像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一样,他觉得只有逃离农村,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陈致和说:“我愿意以家里的土地换东莞的城市户口。”但他马上补了一句,“这怎么可能。”

谭2_副本_副本.jpg

陈致和回答甘访员问题

       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像陈致和这样在城市中长期工作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有2.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截止2015年) 。他们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增长方向,但社会福利、身心健康、工作待遇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他们的子女在出生后不久,便要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调查(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简称RUMiC),自2008年开始便聚焦这一特殊人群,以入户调查的方式,研究限制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其相关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流动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福祉,调查样本现以覆盖全国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9个省份和15个城市。作为长期生活在东莞的资深“新莞人”陈致和是该调研的受访对象。在4月22日雨后的上午,趁着工作的空闲,陈致和成为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学生访员甘同学的第一位调研对象,在与访员的一问一答中,陈致和的流动轨迹和生活际遇被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研究数据。(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陈致和、曹艳舒、陈子琪均为化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