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时,我们关心哪些统计数据

2017-09-11
摘要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也与每个公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关注。评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需要相应的统计数据,丰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是政策制定的坚实基础。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政策走向影响深远,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作为政策走向的“风向标”而备受瞩目。以美国为例,本文尝试对常用的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并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的完善提供建议。

在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时,我们关心哪些统计数据


“8月4日,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20.9万个,这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18万至18.3万个,也高于今年以来每月18.4万个的平均增速。7月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4.3%,回归到今年5月的水平,即16年最低。同时,非农就业岗位平均时薪上升0.09美元至26.36美元,涨幅3%,增速比前月高1个百分点;同比来看,时薪连续第四个月上涨2.5%。······对市场而言,这意味着,目前尚不能排除美联储按照其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官员预计的那样,在3月和6月各加息一次以后,今年内再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美国7月就业超预期 年底加息可能性上升》,财新网,2017年8月4日

 

“第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7月份,全国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继续低于5%,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低于上年同期。7月份是大学生毕业季,今年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人,比上年多30万人,所以就业能保证这样一种情况是非常不容易的。从1-7月份来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人。全国企业职工7月份周平均劳动时间比上月提高了0.11个小时,连续3个月增加,这说明就业的质量在不断改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7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2017年8月14日

 1505094665156094149.png

      

美国劳工统计局官方网站首页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也与每个公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关注。评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需要相应的统计数据,丰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是政策制定的坚实基础。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政策走向影响深远,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作为政策走向的“风向标”而备受瞩目。以美国为例,本文尝试对常用的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并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的完善提供建议。

       美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 

       美国劳工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负责劳动力市场数据的收集及发布。劳工统计局成立于1884年,负责收集、分析、发布美国有关劳动力市场活动、工作条件和物价水平方面的统计数据。劳工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报告包括:就业形势(Employment Situation)、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转(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大规模裁员(Mass Layoffs)、大都市地区就业与失业情况(Metropolitan Area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实际薪酬(Real Earnings)、各州就业与失业情况(Stat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就业形势报告和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转报告。 

       就业形势报告发布的统计指标包括:失业率、失业人数、长期失业人数、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各类非经济活动人口数、新增就业人数、平均工作时长、平均时薪。就业形势报告的撰写基于两个数据来源:当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以及当前就业统计调查(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 CES)。CPS是一种家庭调查,每月调查约60000户家庭,有关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该调查。CES是一种机构调查,每月调查约147000家企业和政府机构,有关新增就业人数、工作时长和时薪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该调查。按照定义,我们可以将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分为三类: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not in the labor force)。失业人口是指能够工作且在之前4周内努力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统称为劳动力人口,除上述两者之外的称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衡量的是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口的比例,劳动参与率衡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就业率衡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人口的比例。在劳工统计局的网站上可以查询并下载相关数据,数据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前文提及的失业率定义为官方失业率(U3),根据对失业人口范畴的界定由小到大,劳动统计局共提供U1-U6六种失业率统计,在就业形势报告的附表中可以查询相关数据。例如,2017年7月,美国的官方失业率(U3)为4.3%,U6失业率为8.6%。就业形势报告除了在正文中报告主要统计数据之外,在一系列附表中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统计数据,如按人口特征细分的失业率、劳动参与率及就业率,按行业细分的就业人数、平均工作时长和平均时薪等统计指标。

       相较于就业形势报告侧重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闲置情况,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转报告主要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月度报告发布的统计指标包括:职位空缺数、雇佣人数、总离职人数,总离职人数又细分为主动离职人数(quits)、解雇人数(layoffs and discharges)和其他离职人数。相应的,职位空缺数、雇佣人数、总离职人数和各类离职人数除以就业人数,就可以得到职位空缺率、雇佣率、总离职率及各类离职率。而雇佣人数减去离职人数就是就业人数的净增长。报告的数据来源于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转调查(The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rvey),每月调查约16400家企业和政府机构。相关数据同样可以在劳工统计局的网站查询并下载,数据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转报告的附表中提供了细分行业和分地区的各类统计指标。

       利用统计数据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 

       没有哪一个单一指标可以完美概括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统计指标的变动情况。一般而言,失业率下降、就业率上升、时薪加速增长、职位空缺率上升,表示经济形势向好,对劳动力需求强劲。但是即使失业率下降,并不能完全说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在改善。例如,当长期失业的劳动者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失业人口规模减少,失业率下降。但由于长期失业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并非“自愿失业”,这些人的福利状况在恶化。此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失业人口的结构问题,如长期失业人口的比例。此外,劳动参与率的变动趋势同样值得关注。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直到最近才有企稳的势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2016年6月份的专题报告指出,劳动参与率下降一方面因为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因为主要劳动年龄(25-54岁)男性劳动参与率的快速下降。劳动参与率下降表明劳动力要素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未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主要劳动年龄非经济活动人口的福利水平也会恶化。经济学家还会利用职位空缺率和失业率的数据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matching efficiency)问题。当经济形势较好时,职位空缺率高,劳动力需求较强,失业率较低;而当经济形势不好时,职位空缺率较低,劳动力需求疲软,失业率较高。而当高职位空缺率与高失业率并存时,则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在下降,因为空缺职位与求职者之间的错配(mismatch)在增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Gianluca Violante与合作者2014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论文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后失业率的上升中有三分之一可由行业和职业间职位空缺与求职者的错配来解释 。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需要多种类型的统计数据以及深入的经济与统计分析,并非易事。浏览劳工统计局的网站我们可以发现,劳工统计局收集的数据覆盖物价水平、薪酬福利、消费与时间利用、失业、就业、工作伤害(workplace injuries)、职业要求(occupational requirements)、生产率等多个方面。劳工统计局还雇佣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信息技术专家从事就业、薪酬、价格指数、生产率、调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会以学术论文、专题报告、每日新闻等多种形式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劳工统计局将部分原始调查数据免费公开供各界使用,极大提高了数据使用效率。例如,基于前文提到的CPS调查的月度数据、季度数据(CPS ORG)和年度数据(March CPS)产生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影响。

       对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的借鉴意义

       我国劳动力市场月度数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公布,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年初至当月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逢季度末还会报告城镇登记失业率。而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查询就业人员和工资的年度数据,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经济活动人口数、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按经济类型分城镇就业人员数、按行业分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国家统计局自2009年以来开展覆盖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月度劳动力调查。自2013年4月起,覆盖面扩大到65个城市,调查样本城镇约8.5万户,乡村约3.5万户。根据此调查数据可以计算月度失业率指标,但国家统计局并未对外公布。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季度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06个村和23.7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而为准确反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居住状况和社会融合等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2015年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制度。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地域,随机抽取了4.08万户进城农民工样本,每年10月开展年度调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季度数据中可以查询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以及月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每年四月份会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我国现有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数据公布频率过低,统计指标种类较少,每月报告的主要统计指标仅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无法很好的反映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城镇失业率调查中对农民工的涵盖水平偏低,城市覆盖范围偏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统计存在重复统计,未考虑人员离职问题等等。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的完善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复杂性,比如农民工的规模大,流动性高,调查难度较大。然而,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制度也在不断改进,例如越来越重视调查失业率的统计,针对农民工开展专项调查等,都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总量性矛盾逐步转向结构性矛盾。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越来越需要统计数据的有力支持。长远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不断改进现有劳动力数据调查方法。例如,改进月度劳动力调查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更好的覆盖,扩大月度劳动力调查的城市覆盖范围,尝试利用企业调查收集劳动力需求信息;第二,提高数据发布的时效性。重视月度、季度数据的采集与公布,将失业率、劳动参与率、平均时薪、平均工作时长等常用指标纳入月度常规报告范围。第三,不断完善统计指标覆盖范围。将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17类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逐步纳入常规统计范围,从多个维度监测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第四,尝试有条件的将原始调查数据对公众开放。尤其是为学术及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更好的为政策制定服务。

 (作者: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卢晶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