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冯帅章:接轨于国际,创新于本土

2017-03-02
摘要本篇对话冯帅章,听他讲述引才建院,带领学院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独到见解。

       摘要:为更好地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我校于2015年12月成立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并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冯帅章教授为院长。仅仅一年时间,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已经招纳了22位拥有优秀学术背景的全职教师,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或已被正式接受的论文接近20篇,两度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访,启动首期硕士生培养招生500选8,可谓硕果累累。本篇对话冯帅章,听他讲述引才建院,带领学院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独到见解。 

       时间拨回至2015年12月2日14:47,暨南大学经济学院323学术报告厅门前人潮涌动,一场重要的揭牌暨敦聘仪式即将举行。15:00,胡军校长、宋献中副校长以及本次仪式的主角——冯帅章教授如期出现。15:15,会议正式开始,宋献中副校长开始宣读《暨南大学关于成立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通知》《暨南大学关于聘任冯帅章同志的通知》。宣读完毕,胡军校长为冯帅章教授颁发聘书。冯帅章教授庄重地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以下简称“IESR”)院长。

       2006年,冯帅章教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有所发现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冯帅章教授如是说。就像做数学题一般,解决了问题的满足感与乐趣激励着他不断前进。在南下广州以前,冯帅章教授就已经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包括经济学领域排名最高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科学界权威刊物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科学院院报),经济学领域排名前列的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和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商业与经济统计杂志)等。学术上的卓越让冯帅章教授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荣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14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上海领军人才…… 

       2016年12月2日,是与冯帅章教授相约访谈的日子。这一天,距离IESR成立刚好一周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IESR已经硕果累累——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或已被正式接受的论文接近20篇,其中,冯帅章教授本人的合作论文发表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环境经济学与管理杂志);助理教授谷一桢老师的合作论文在国际经济学领域的TOP10期刊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此外,IESR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上也已有所斩获。这些骄人的成绩主要归功于IESR强大的、年轻的师资队伍。仅仅一年时间,IESR已经招纳了22位拥有优秀学术背景的全职教师,其中17位来自国外知名高校,例如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据悉,在IESR的全职教师中,80%以上的教师是“80后”,甚至还有“90后”。更让人震惊的是,大部分全职教师9月份才到位。换言之,这些丰硕的成果是这群年轻教师在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取得的。

       除了IESR本身的全职师资外,许多国内外大牌教授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IESR。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James J.Heckman一年之内两度来访。他于今年3月首次访问IESR,并于10月受聘为IESR顾问委员会主席。此外,耶鲁大学Mark R.Rosenzweig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ussell Cooper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LarsJ.Lefgre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张俊森、宋铮,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艾春荣等著名学者也通过短期授课、交流访问、举办讲座等形式助力IESR。

       上任仅一秋,冯帅章教授便带领团队在其就职典礼上提到的“数据”“研究”“智库”“学生”四个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冯帅章教授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何成功的经验,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何独到的见解,IESR在暨大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期待在即将与冯帅章教授开始的对话中寻找到答案。


内培外引建队伍,创造条件育人才

问:IESR引进的全职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但就是这帮“青椒”,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能否请您介绍下IESR在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呢?

冯帅章教授(以下简称“冯”)IESR在教师培养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我们始终保持着全方位的、高强度的学术交流,既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如SEMINAR、暨南论道、“IESR+”等活动都请来了一些优秀的学者来交流,也鼓励老师走出去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只要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师成长,IESR在制度层面都会给予积极配合。我们定期还有内部交流会,学术午餐会等,成员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工作、学术上的探讨。

       其次,IESR确定了非常高的,与国际接轨的考评标准和体系。考评标准就好像是指挥棒。IESR的教师无论是学术论文撰写,还是进行科学项目研究,都必须遵循高要求高标准,向国际标杆看齐。

       最后,我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行政团队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行政团队具有非常好的服务意识,在报销、出访,活动组织等方面,给予教师们最大的支持,努力营造出有亲和力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上面。

问:短短的一年时间,IESR就招募了22位国内外的教师精英。想请问下,IESR接下来在人才引进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安排?

冯: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研究机构,人才招聘是头等大事。未来几年内,IESR还将继续双管齐下,成规模地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一方面我们将面向海外知名大学批量引进优秀博士。海归博士拥有良好的经济学学术训练和国际学术视野,在英文论文写作上有优势,有望短期内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另一方面,我们也将以研究员系列岗位引进国内优秀博士。近年来国内优秀大学培养的经济学人才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国内经济情况更为熟悉,在中国问题研究方面也有其自身优势。这两类人才将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互动及强有力的团队合作。 

问:“学生”是您在就职典礼上提到的四大关键词之一,一年来IESR在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IESR的学生培养机制?

冯:在学生培养方面,IESR在过去一年算是交上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我们在5月份启动了首期硕士生培养招生工作。全部采用推免选拔的方式,当时有500多人报名。通过选拔,我们从中选出了8名学生。许多学生甚至放弃顶尖名校保研机会而选择IESR,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我们于10月份启动了本科国际化创新班的招生工作,从已经入学的大一学生中进行选拔。创新班为大一的同学提供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目前,我们选拔了55名预培养的学生开始上课,预培养课程之后,将选拔最后的15-30位同学成为我们的学生。国际化创新班采用全英文课程,提供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

       总体来说,培养既有国际学术视野、又熟悉我国国情,有扎实学术功底的同时还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这就是IESR 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的培养则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参照北美一流经济系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立本科生、硕士及博士项目,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现代经济学学术训练,培养严谨的学术习惯;鼓励学生跟随导师展开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积累研究经验;安排学生担任学院老师的研究助理,与国外知名高校学生开展交流互访;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地参与调查项目。

       IESR对学生的培养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绝不拔苗助长。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尤其对本科生的培养,IESR一直试图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为他们搭建平台,使其主动自觉学习。


抱忧患意识办学科,以国际标准立标杆

问:10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此外,共有25个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学位点动态调整已成为常态,其实质属于学科建设的一个方面,因此,能否请您谈谈对IESR学科建设的思考?

冯:学位点动态调整,通俗来讲就是办得好的学科国家给予更多的资源,办得相对差一点的学科,获得的资源也相对较少,甚至有可能被撤销。这就要求我们办学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局限于过去的辉煌,而要为学科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经济学科方向,十年来变动非常大,国际化的步伐也非常快,很多以往的重点学科或许都已经过时。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要建设的一流学科呢?

       首先,要有国际化接轨的标准,不能自己定义一个“一流”,甚至自封一流。最近,我国在经济学上的各项指标与国际接轨的趋势特别明显,是否为一流学科,要由国际标准说了算。 

       其次,一流的人才则是一流学科的保障。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无法建设一流的学科,所以我们就必须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最后,我们学科所在的地方必须是拥有自由而开放氛围的学术交流中心。这样国内、国际上一流的人才才愿意与我们交流。近段时间,一些香港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专程跑到IESR来旁听SEMINAR,这个就是我们这里逐渐成为学术交流中心的一个体现。

 

学校助力破旧体制,克服困难创新天地

问:IESR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了哪些问题?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冯:在IESR成立之初,我们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办公空间严重不足。后来经胡军校长亲自协调,总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一些闲置的办公空间改建成教师办公室,保障了老师基本办公条件的需要。但随着IESR规模的逐步扩大,办公空间又成了当下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正与学校方面沟通,希望能尽快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如刚才所讲,IESR的创立和发展,在很多层面上是对原有制度的突破。例如我们研究生招生方式的创新,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培养方案的创新,需要经济学研究所分委会的通过,等等。还有其他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学校在关键时刻总是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让IESR成立和发展的各项事宜得以顺利开展。


突出重点显特色,下放权力提效率

问:如今正值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您认为现阶段我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中应该将重心放在哪些方面?

冯:关于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我主要谈两点个人的体会:首先,注重平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重点。大学之所以大,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在自己特色的基础上有宽度。暨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可能常常会想发展一些原本没有的学科。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注重各个学科的平衡,更要注意有的放矢,克制过度扩张的冲动,要有重点地、积极地发展有潜力成为一流学科的学科,建设更多具有暨大特色的学科。

       其次,增加院系的自主权,调动基层的积极性。院系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与配合,正是他们在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才让我们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专注自身的发展。但正如刚才所讲,暨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由学校或学校的职能部门直接推进。IESR的各项学术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是因为IESR在很多方面有做事的主动权,让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的规律自主发展,这就很好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微观数据奠基础,广泛合作创一流

问:您认为IESR接下来将往哪些方向努力,服务于暨大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冯:除了以上提到的人才引进和学生培养外,IESR还将着眼于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库服务,提高我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特殊的机遇和挑战。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更是肩负着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重任。对此,IESR将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的发展需要,力求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在政策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国家及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献力献策,做到真正的“顶天立地”。

       如今,基于微观调查数据产生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和政策报告正受到学术界、媒体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微观调查数据在未来将进一步支撑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对此,IESR将通过下属的社会调查中心建立多个大型微观数据库,填补国内在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城乡人口迁移、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等领域相关数据方面的若干空白,支撑IESR在政策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已经和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全套引进了他们的调查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完善全面,是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开发的一套系统。我们以这套系统为基础,能够使社会调查中心有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跻身国内一流调查中心之列。

       今年我们要开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调查(RUMiC)。该项目最早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孟昕教授团队开展,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进行了8年。今年首次和我们进行合作。目前这个项目已涵盖了15个城市5000户流动人口。2017年,我们将全面接手RUMiC项目。届时,我们会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些改进,包括利用现在的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以及在抽样、第一期普查方面都会进行一些改进。

       我们还与诺贝尔奖得主、IESR顾问委员会主席James J.Heckman教授合作,启动了在四川绵竹基于7所学校的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研究项目。我们将建立绵竹市2-13岁儿童的发展数据库,并基于调查数据,向学校、教育局提供政策建议。同时,IESR与绵竹市教育局正式签订共建“社会实践与研究基地”的合作框架协议书,并将绵竹市“1+4”城乡教育联盟的7所小学及6所幼儿园作为“社会实践与研究基地学校”,试点开展调查项目,探索并建立可在全市推广的工作机制。我们希望这些调查能够为整个学界提供做研究的基础。这也对提高我们学校ESI引用率有很大帮助,因为它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和价值,可以让很多人使用它。

       在智库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智库与研究相结合,以研究和数据作为基础,有的放矢,服务于政策。我们目前已经初步搭建了以 “暨南论道”、“问政暨南”、“IESR+”等系列活动为基础的智库平台。同时与国家民政部,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在人口与经济,留守儿童,劳动力市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打造智库影响力方面,我们的老师已经在财新传媒、财经网、南方周末、FT中文网、澎湃新闻等国内外知名媒体上发表过评论文章,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为政府建言献策。

       我相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以清晰明确的目标定位作指引,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IESR一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5-10年内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经济学学术中心、数据调查中心及知名智库,为暨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一份力量。

 

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郭腾军 刘付权振;经济与社会研究院 武 茜 采访/整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