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能忽视的生命之重
——浅谈绵竹儿童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基线调查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十月,我作为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的博士生,走出书斋,脚踏实地参与到2017年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基线调查之中,感到十分荣幸。6天16校,实地调查工作紧凑充实,收获颇丰。于我而言,对于本次走出象牙塔,亲眼看到留守儿童的现状,心中千头万绪,感慨丛生,唯有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付诸笔端。虽为老生常谈,但若能使万千父母有所感悟,使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帮助留守儿童的事业中来,也算是尽一分青年学子的绵薄之力。
你的陪伴,其实很重要
本次实地调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绵竹市小学生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电话远程访谈。在留守儿童家长电话访谈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父母外出务工,不在孩子身边,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成长方面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给了一致的回答:“没有不好的影响”。通过访谈内容我们不难得知这些父母大概的想法:自己外出务工挣钱,是为了让孩子上条件更好的学校,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辛辛苦苦在外面劳累拼搏,就是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鱼和熊掌焉能兼得?对他们来说,给儿女精神陪伴还是物质满足有时就是个两难的话题。
然而,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一个阶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不在他们身边,仅仅只是依靠爷爷奶奶作为实际的监护人进行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智发育很难起到较为正面的影响。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发现,作为实际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平均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上,很少有监护人能给孩子提供超过1小时的学业指导,这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学生成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研过程中调查员在向家长及监护人讲解问卷
同时,我们还发现,留守儿童父母的离异现象很严重。在多个学生基本信息问卷填写现场,均有调查员发现有孩子呆滞地看着问卷、愣在那里不知如何下笔的现象。调查员过去询问后才发现,这些孩子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只知道父母其中一方的信息,不知道应该怎么填写问卷。
我们应正视父母外出务工或离异对儿童发展可能造成的后果。缺少父母关爱或生活在单亲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值得被进一步研究。
我想帮助你
在调研过程中,有一些班级或多或少会存在智力略有缺陷的孩子,对他们来说,由于每道题都需要思考较长时间,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做学生基本信息、认知和非认知三场问卷测试的用时都比其他孩子长,个别孩子还需要调查员进行单独辅导。
我记得有这样3个特殊的孩子。其中一位被访学生完成三场问卷测试的速度是班里最慢的,后来调查员从班主任口中得知了他的智力情况,平日里他交的作业都是空白的,考试成绩也只有个位数。另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填写学生基本信息问卷的时候,性别和学校一直空着没有填写,调查员上前询问的时候,他也不回应调查员的帮助。当我把其他问卷收好来到他面前,耐心询问后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性别和学校这两栏应该填什么内容。而且,他在抄写性别和学校时,虽然填写完整,但是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都有误。还有一个小女孩,在调查之前我们已得知其智力存在问题。在学生基本信息问卷场次中,她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然而,在第二场认知测试中,她的完成速度出乎意料得快。做完问卷后,她一个人专心地画画。她画中的小女孩有绿色的头发,旁边有蓝色的树。在调查员的指引下,她才为小女孩添上了黑色的麻花辫,重新画了一棵绿色的树和满树的红苹果。
被访小女孩的画作
对于这些智力可能存在问题的儿童,我们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孩子某些能力上的不足,是源于先天遗传的无奈?还是后天教育的缺失?是否还有弥补的可能?学校和家庭应怎样因材施教,让他们将来也能拥有一技之长,自立生活?太多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为改善他们的处境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实质性支持。
家庭教育的缺失无法弥补
被访的16所学校当中还包括寄宿制学校,在调研过程中,当调查员问到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儿童自从住校之后,父母多久来看他们一次”时,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孩子的回答是父母从来没有看过他们。我不禁开始思考,儿童住校对他们的成长发育好吗?住校的儿童如果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会对他们的教育、成长发育产生怎样的影响,住校儿童与非住校的儿童相比又有哪些差异?
寄宿制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的教育负担,但同时,在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年龄段,父母给予孩子的关心,却只有沧海一粟。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让父母形成一种惯性依赖,把教育孩子的重任都交给学校和老师。然而,在学校人力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不可能保证有时间和精力使每个孩子得到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老师永远都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时光一去难回头,对孩子而言,童年与父母相处时间的空白,又要从何弥补?
调查员在向学生讲解问卷
这次调研去了很多学校,也见到了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时至今日,回想起调查的种种场景,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为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和老人感到担忧,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有的孩子却不能得到父母应有的陪伴和关怀。这对他们的成长与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更身在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这样一个立志以学术研究与数据调查影响国计民生的环境当中,我感觉身上责任重大,只有告诉自己认真做好研究,将成果转化为可以落地的良策,为留守儿童以及和他们面临相同处境的孩子们去发声、去奔走,才能不负我们的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博士生 陈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