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荣登核心智库榜单,成为全国16家“高校智库A类——211高校经济领域”的入选智库之一。首次进入评选体系即入选权威智库榜单,这样的肯定给了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智库机构以鼓舞和激励,那么,这个新兴的智库机构有何过人之处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这两年来,IESR又有哪些不俗的研究成果加持?让我们一窥究竟。
政策研究——打造独立专业的新型智库
2015年12月,在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成立仪式上,院长冯帅章教授就将智库作为学院建设的四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研究院成立了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CPR)作为智库研究成果的输出机构,重点关注劳动就业、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产业政策、城市发展与住房政策、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问题。
研究院副院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思思副教授曾在美国多家知名智库从事5年的政策研究,她带来了最前沿的智库管理模式。研究院成立之初即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员系列岗位,5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的优秀博士组成了一支专业的智库研究团队。同时,研究院优质的海归师资团队也积极加入到智库研究工作当中,他们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数据收集和调查经验,将学术研究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助力智库工作更加专业、规范。
智库研究团队
组建了优质的研究队伍之后,有效的内部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政策研究中心引进了美国智库通行的时间管理系统及国际认可的成果管理及考核制度,以期提高智库工作效率及管理方式,将智库工作向国际标准看齐。这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受到研究团队的一致好评,卢晶亮博士认为时间系统非常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政策研究的特点与学术研究不同,更强调时效性。时间管理系统有助于监控整个项目的进程,也为在不同项目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力提供参考依据。”
智库工作绝非闭门造车,更需要一系列的交流平台。为此,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智库平台与交流活动。“暨南论道”系列讲座邀请了来自学术界享有声望的资深学者讨论所在领域的热点话题。“IESR+”系列讲座则邀请了来自业界的资深专家分享最前沿的资讯,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界与业界之间的互动和联系。“问政暨南”系列论坛则主要关注中国现实经济问题,为学术界、政策界和业界的专家搭建跨界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智库平台精彩图瞬
智库平台列表
有了多元结构的智库平台,政策研究中心团队积极地“走出去”,也“引进来”。去年11月,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思思副教授曾访问美国知名智库联邦储备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IMPAQ International、城市研究院(Urban Institute),与三家智库洽谈相关紧密合作事宜。今年,美国智库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研究员Tim Kautz来我院政策研究中心交流,带来了最前沿美国智库的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成果发布等经验。张思思副教授称:“丰富的国际智库交流带来了更多最先进、前沿的智库运作模式,让IESR智库与国际标准看齐,助力我们独立新型的专业智库建设。”此外,中心在国际会议上增设英文政策论坛,与国外知名政策学者对话,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政策发展方向。比如今年6月的城市与房地产国际研讨会上,南加州大学Lusk房地产中心主任Richard Green, 雪城大学教授、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杂志主编Stuart Rosenthal,乔治亚州立大学房地产中心主任姚文雄等多位知名学者与本院教师共同讨论美国的房地产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借鉴与启示。
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思思副教授访问美国智库IMPAQ International
美国智库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研究员Tim Kautz来我院政策研究中心交流
IESR主办的英文论坛
社会调查——收集优质规范的微观数据
目前,我国经济学智库涵盖了政府、高校、社会机构,数量庞大,领域众多,然而智库工作如何才能准确反映社会发展实情,对接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仍旧是很多智库无法解决的难题。院长冯帅章教授认为:一方面,我们的学术研究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导致政策研究缺少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的知识太少。“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没什么研究以及没什么可靠的研究。”在院长冯帅章教授看来,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存在天然联系,不可割裂。只有立足于高质量微观数据的智库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专业、严谨。
研究院成立之初即建立的社会调查中心(Survey Data Center, SDC)就是一个收集高质量微观数据的机构。成立两年以来,社会调查中心怀揣着“调查暨民生,数据看中国”的理想,承接了多项涉及民生、企业等领域的重大调查项目。在人口流动问题方面,2017年起,社会调查中心全面接手了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Rural 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RUMiC),这一项记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调查项目,对帮助民众理解现行制度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影响,政府制定合理的人口改进政策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现场
在劳动就业问题方面,2017年,社会调查中心了开展了全国性入户调查——中国家庭就业调查(China Household Employment Survey, CHES),该项调查聚焦劳动年龄人口,收集全国29个省约40000户家庭的劳动参与、就业、失业、工资差异等信息,探索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影响,为有关劳动力市场的学术及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家庭就业调查大合影
在儿童发展问题方面,社会调查中心赴四川绵竹开展了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LSCD),该项调查追踪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轨迹,探索影响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干预措施,建立长期追踪数据库,为有关儿童发展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部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调查员正在向被访者讲解问卷
在对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社会调查中心同样当仁不让,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为了测度和评价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建立契合实际发展需要和用于观察制造业企业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查(Guangdo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urvey, GDMES),旨在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体系。这些基于一线调查人员收集的宝贵一手数据,为研究院的智库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前期资料,帮助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紧密联结,让智库研究做到严谨、规范、专业。
被访企业负责人带领调查员参观
除依托社会调查中心的大型调查数据之外,政策中心在承接政府课题时也注重实地调研,收集一手的案例资料。在住建部一项关于农民工进城购房的课题中,除完成规定课题内容外,课题组副组长张思思主动组织研究团队到广东省相关城市对政府和银行的项目负责人及农民工进行调查访谈。这些访谈结果在向住建部的汇报中得到了高度重视。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思思副教授表示,在今后的智库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运用及实地调研的案例收集,为政府制订政策提供严谨的实证分析和鲜活的案例。
把脉中国——让IESR声音更加响亮
两年以来,研究院的政策研究中心一直在朝着独立专业的新型智库而努力,社会调查中心不断奔赴各地调查现场搜集一手数据,智库工作始终秉承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来逐步影响和推动着政策决策。
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方面,研究院与民政部合作关注留守儿童,对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展开一系列的交流、研究和评估工作。在流动人口方面,研究院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调查项目,并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
冯帅章院长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肖子华主任、调查评估处刘金伟处长共同讨论如何更好推动流动人口调查项目
身在中国经济发展潮头的广东省,研究院积极对接广东省发展需要,撰写多项事关政府重大民生发展的政策研究报告,受到决策层的一致肯定。例如,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思思副教授为广东省委撰写的政策专报《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受到广东省省委领导的批示;她与李承政研究员的报告《从微观数据看广州住房公积金事业长期发展》递交住建部公积金司,相关人员来学院调研并邀请学院房地产领域老师对住房公积金统计分析框架提建议。目前,我院政策研究团队完成多项具备扎实学术支撑又密切联系本地发展实际的研究报告,获得了多次好评,并与相关机构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
除了与政府部门直接对接,直接影响政策决策,研究院还积极拓展了媒体传播渠道,让IESR的声音传播更加广泛。成立两年以来,研究院已经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例如,IESR在财经专业媒体财新网上建立了专栏,并已在财经网、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风窗、澎湃新闻、FT中文网等媒体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关于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问题,院长冯帅章教授曾在FT中文网、澎湃新闻网、南方周末、财经网上多次发表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的观点文章,引起了各界关注。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声者和传播者。研究院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内容生产机制,顺势而为建立了自己的智库发声平台——“黄埔大道西观点”,第一时间将智库团队针对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的高质量观点自主传播出去,向公众提供有料、有用、有深度的观点,以启发民智、服务民众、创造有价值的思想产品。在自主平台上发表过的文章,曾多次被财新传媒、澎湃新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等媒体转载,也曾被厦门大学的经济资料译丛转载,有关劳动力统计数据的文章还受到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的关注。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研究院建立的独立专业的新型智库初见雏形,奋斗的脚步从不停歇。未来,研究院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的发展需要,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紧密结合,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库服务,做到真正的“顶天立地”,为国家及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献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