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房地产与金融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宏观经济学以及房地产金融学。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和金融学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2019年12月17-18日,王能教授受邀参加我院主办的香港科技大学-暨南大学2019宏观经济学学术会议,并进行题为“Leverage Dynamics and Financial Flexibility”的主题演讲。借此契机,笔者有幸对王能教授进行专访。这位在金融学领域颇有建树、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教授从更广泛的角度剖析金融经济的现状和发展,也对如何学好、教好金融学这门学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能教授
“教学,要做到‘授人以渔’”
王能教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在高校倡行金融学科国际化教学的阶段,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王能这位掌门人的带领下,迎接挑战,不断探索,成为现今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符合中国金融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
多年的经验,让他在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在谈及金融学这门学科有什么教学秘诀时,他坦言,把“授人以渔”这一点理清、落实就是秘诀。他补充道,金融学是一门严谨且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其次,金融学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金融学的教学需求,如今的金融学课堂需要师者对知识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同时,师者也需要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地为自身的知识库注入“活水”。
“学会独立思考很重要”
从小,王能教授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5岁时考进南京大学少年班学习物理化学,之后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硕士学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由于理工背景出身,人们曾对他抱以“所以读金融学肯定很有优势”的误解。他笑着说道,这是把因果关系和关联关系弄混淆了。数学模型对于经济学、金融学来说只是一门工具。很多人认为做经济学金融研究就是推公式或者把数据拿出来,把它套进公式里进行分析。其实这只是表象,在真正做研究的时候并非如此。他解释道,在做研究时遇到需要做假设或者使用数学工具的时候,研究者要思考一个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时,学者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尽量用简单的模型把结果表达出来,分析结果越丰富越好。过于复杂的模型对于读者来说是有成本的。对于学者来说,研究的问题要尽量足够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原创性。当然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一些常用的数学工具也是必要的。
他谈到要把经济学、金融学学好,知识积累的宽度和深度同样重要,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足够多的数学工具,对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学会学习,对知识充满好奇、渴望和执着,善于积累,让自己有足够宽阔的视野。“看到树,更要看到森林。”另外,他强调道,学会思考,很重要!学生应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把逻辑梳理清楚,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这门学科学好、学活。
最后,他一边比划一边笑着补充道,“exercising regularly”也很重要。
“抱着一种开放和拥抱世界的心态迎接机遇和挑战”
对于国家金融经济领域有哪些热点问题,王能教授也表达了他的些许观点。
在经济金融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王能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趋势,全球经济只会越来越更加相关联。这就意味着存在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宽松的金融政策导致金融体系存在一定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本着一种开放和拥抱世界的态度,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改革,用长远的眼光去制定相关政策。
其次,对于金融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他从公司金融以及财富分配两个切入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公司金融方面,他指出,把影响公司和企业家决策的一些重要的考虑因素应用到均衡模型里面来,对一些宏观问题展开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财富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访谈的过程中,王能教授风度翩翩,耐心地解答了如何学好、教好金融学等问题。在访谈最后,他向笔者表达了他对本次举办的宏观经济学学术会议的高度认可,认为这是他参加过的质量最高的宏观经济学学术会议之一,并对IESR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