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第33讲:北大汇丰商学院许志伟副教授谈资产泡沫最优救助政策

2021-10-21
摘要在本期讲座中,许志伟老师分享了题为“Bubbly Bailout”的研究成果。

2021年10月19日下午,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经济学院于中惠楼323会议室共同举办“暨南论道”公开系列讲座第33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许志伟副教授受邀担任本期演讲嘉宾。许志伟老师主要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经济波动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本期讲座中,许志伟老师分享了题为“Bubbly Bailout”的研究成果。

许志伟副教授

许志伟老师首先以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为例,阐述了泡沫存在的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备性,企业可能面临着流动性约束。这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把握有效的投资机会而丧失经济效率。此时,如果企业拥有一定的泡沫资产,则可以将其及时变现而帮助企业把握有效的投资机会而提升经济效率。然而,另一方面,资产泡沫很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资源消耗的影响。泡沫破裂的系统性风险既会导致资产价格波动,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区别于传统文献中的泡沫,许志伟老师及其合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泡沫会消耗实体经济资源的设定,使得泡沫产生了另一层负面影响。其次,许志伟老师探讨了政府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政府可以对特定类型的泡沫进行背书;也可以对背书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泡沫破裂了则政府担保百分之多少。类似泡沫存在的正反作用,对于特定的泡沫,政府背书程度的加大也会存在正反作用:一方面,微观个体会认为泡沫资产风险更低而购买更多的泡沫资产而为企业增加更多的流动性,进而使其能更有效的把握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微观个体,同时也挤出了用于实体经济的资源,并增加了整体经济的波动性。基于正反两面的作用,政府存在一个最优的背书政策来权衡两方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描述以上所阐述的经济现象,许志伟老师首先基于离散时间、无穷期数、不完全金融市场和多方“代理人”构建了理论模型。在竞争性均衡时发现,政府的背书程度如果低于某个阈值,泡沫就不会出现。该阈值随泡沫破裂的概率递增,随公司持有泡沫资产的意愿而递减。其次,许志伟老师还构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对整体经济的福利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持有泡沫资产是唯一解决流动性约束的方法,整体经济的福利与政府对资产泡沫的背书程度呈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政府为了应对前面所阐述的权衡(tradeoff),将会有一个最优的政策(optimal policy),而使整体经济的福利达到最优。

讲座最后,许志伟老师与听众积极互动,师生的提问都得到了他细致且有说服力的回答,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