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问结果,但求耕耘——访中国人民大学硕士offer获得者卢雅雯

2022-04-18
摘要卢雅雯,我院2018级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项目。

【人物名片】卢雅雯,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2018级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项目。在校期间曾入选暨南大学优异本科生训练计划(2020),获得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2019)、暨南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立项(2020)等。


在卢雅雯的大学四年时光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认真”二字。本科期间,无论是在学业课程上,还是在科研项目中,她总是认真地对待手中的每一项任务。而凭借着对于学习专注的态度以及具规划性的学习模式,使得卢雅雯成功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

学无止境,上下求索

在高考填报考时,卢雅雯选择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在学习了相关课程后,卢雅雯很快便发觉她对旅游相关的课程兴趣乏乏。而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等课程时,她反而是被其中基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所延伸而出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模式以及生产目的等问题所深深地吸引。此外,经济学的一些课题比较贴近生活,如理性人假设等等,这更是激发了卢雅雯对经济学的兴趣。

转专业加入IESR后,卢雅雯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虽然IESR的课程更具挑战性,但是卢雅雯觉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她十分享受在IESR的学习过程,“这里的老师同学都非常优秀,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努力,去变得更为优秀。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过程。”

卢雅雯

认真与规划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卢雅雯回顾起缤纷多彩的本科生活,她将“莫问结果,但问耕耘”视为座右铭。在本科学习期间,卢雅雯认为最重要的是秉持认真的态度,定制合理的规划。唯有这样,才能在遇见迷茫与挫折时依旧能保持方向。

卢雅雯在学习上的诀窍是在课上认真做笔记、课后勤写习题,每周都要重温所学知识与课程内容。恰似学如富贾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筹。“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后,就会发现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累,反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感。”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卢雅雯成功地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除了成绩优异,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夏令营时的出色表现,也是卢雅雯能够斩获橄榄枝的重要因素之一。言及参加夏令营的经验,卢雅雯觉得IESR对她的帮助很大,一同参加夏令营的,有许多名牌大学本科生。在与之同台较技时,卢雅雯觉得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并不比他们逊色,甚至是表现得更为出众。而这一切,除了是基于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IESR所接受的高水平专业训练与学术培养。

2021年IESR开学典礼上卢雅雯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良师亦友,如浴春风

在加入IESR后,卢雅雯遇到了对她有知遇之恩的导师张思思。在卢雅雯大二期间,恰逢遇上疫情,全国各地陷入了大规模的停课与停业当中。而卢雅雯用她敏锐的学术嗅觉,观察到在疫情之下网络教育对于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受教育人口的影响。这正是卢雅雯“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选题,然而在项目过程中,她无论是在模型的建立、论文的解读以及数据的收集等方面都遇到了问题。每当她遇到瓶颈时,张思思老师都会耐心地提出建议并进行具体指导,如要关注什么类型的新闻、留意研究动机以及在处理分析数据时,要运用什么样的模型以及计量方法。在收集数据环节,鉴于寻找项目所需的数据难度很大, 张思思老师会谆谆善诱地引导卢雅雯处理问题,并帮助改善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

此外,该项目的第二导师,IESR助理教授马森老师也十分关心卢雅雯的项目进展。在项目后期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且具建设性的建议。正是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卢雅雯在收集问卷后成功地收获到了满意的数据,这对大创项目的完成帮助极大。最终,卢雅雯的项目也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获批省级立项。

见贤思齐,砥砺前行

榜样的力量往往是督促我们奋发图强的内动力。在大二刚转来IESR时,最令卢雅雯印象深刻的,是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本科学生代表韩亚婕学姐。卢雅雯觉得韩亚婕学姐特别地优秀,于是她暗自下决心要成为和韩亚婕一样能力出众的学生。此外,同门的鄢瑜师姐成绩优异,科研能力十分出彩。这两位学姐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卢雅雯直言,看到这些优秀的榜样时,会感到一股激昂向上的力量。珠玉在前,榜样能够对她们这些后辈起到很大的鼓励以及向导作用。卢雅雯常常以这些优秀的学姐,作为自己拼搏奋进的方向。在她们都身上,卢雅雯能够学到许许多多的经验,并把羡慕化作努力的动力,致力于成为与之并肩的优秀的人。

在访谈的最后,卢雅雯再次表达了对经济学的热爱,以及对导师的感谢。卢雅雯觉得“张思思老师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她感慨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导师,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在讨论项目或者未来规划时,卢雅雯和张思思老师常常能够从严肃的学术活动中跳脱,聊到日常生活的趣事。即便是在讨论严肃的毕业论文,卢雅雯也会觉得特别轻松愉快,“在这里学习是一种享受,跟老师探索问题,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