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2019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
会议实录>
张俊森:子女性别构成对孝心和赡养的影响

张俊森:子女性别构成对孝心和赡养的影响

2019-06-27

在6月18日的CMES议程中,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经济学讲座教授、经济学系系主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张俊森发表了题为“子女性别构成对孝心和赡养的影响”(The Effects of Children’s Gender Composition on Filial Piety and Old-Age Support)的主题讲座。以下为精彩内容整理: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父母是否会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孝心?

我国历来重视孝道,《弟子规》有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经》有云“人之行,莫大于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也曾提出猜想:父母会有意地栽培子女的孝心,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子女更多的帮助。虽然学界对此猜想已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但尚缺乏统计上的系统性证据。张俊森教授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弥补了这一空缺。

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假设父母可以通过投资孩子的人力资本来提高他们未来的收入。同时,模型假设父母可以通过栽培子女的孝心,从而使得子女的效用函数里包含父母的效用。在此基础上,如果男孩的赡养能力大于女孩,可以推导出一系列推论,主要包括:1. 当一个孩子有一个兄弟而不是姐妹时,父母会更少地从他/她身上寻求养老支持,该效果对女孩更为明显;2. 与之对应的,父母也会更少地向该孩子强调孝道。

为了检验上述推论,张俊森教授采用了和耶鲁大学教授Mark Rosenzweig一起设计的2013年中国儿童双胞胎调查。该调查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该调查加入两个有趣的新问题。从父母角度出发,他们询问“当您变老后,您倾向于向哪个孩子寻求支持?”从孩子角度出发,他们询问“在你小时候,父母是否会经常向你提及孝敬父母是一种好的品德?”另一方面,该调查能够很好地解决子女性别构成的内生性问题。不论是男孩偏好还是儿女双全的愿望,都会使得子女性别构成成为一个内生变量——哪怕单个子女的性别是随机的。之前的研究普遍发现,双胞胎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选择,样本的性别比为104,非常接近自然的性别比。此外,由于我国特有的一孩政策,只有7%的家庭在有双胞胎后会继续生育(城镇为3.4%)。这两点的结合可以很好地保证子女性别构成的随机性。

实证结果验证了模型的主要猜想。此外,为了检验这一现象确实是由孝道带来的,而不是整体儒家文化,文章使用“兄弟关爱”作为对照。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小时候,父母是否会经常向你提及兄弟姐妹间互相关爱是一种好的品德?”实证结果发现,子女性别构成并不会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此外,文章还尝试回答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比如:孝道培养是增加对父母的关心还是提高不照顾父母导致的愧疚?男孩偏好是一种纯粹的社会范式还是基于男孩能提供更多的养老支持?养老的社会支持是否会挤出家庭支持?

张俊森教授的研究使用了一个独特的数据回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日,理解子女如何支持年迈的父母和父母如何准备自己的老年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