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是2019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的最后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四位经济学“大咖”为我们带来了压轴好戏,主题演讲精彩纷呈!
四大主题演讲
Jess Benhabib
纽约大学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担任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Japanese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知名期刊副主编,曾任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主编,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副主编。
题目:Optimal Positive Capital Taxes at Interior Steady States
Jess Benhabib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Chamley-Judd 重新分配不可能定理,该定理认为,长期来看,对资本收入征税会对工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资本税并不是一个好的政策。而在Benhabib教授构建的模型里,他假设劳动者既不拥有资本,也没有储蓄。他由此推导出的结论认为,如果不根据年龄对劳动征税,对资本征税有利于对家庭进行跨期重新分配,并最大化新生代的社会效用。另外,在不完全市场模型里,由于借贷限制,如果劳动税按比例收取,单纯依赖劳动税将导致低收入者消费过低。因此,Benhabib教授认为只征收劳动收入税并不是最优的,有必要对资本征收资本税以实现重新分配的目的。
苗建军
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担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和Macroeconomic Dynamics等经济学期刊副主编, 曾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论坛主席。
题目:Multivariate LQG Control under Rational Inattention in Continuous Time
苗建军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理性注意力分散的概念,该概念认为人们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并将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其最优化取决于信息流限制。接着,基于理性注意力分散的概念,他在多因素LQG框架下构建了连续时间下的最优化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半定规划的三步法,以及信息理论里的比率扭曲函数(rate distortion functions)解决这一问题。最后,苗教授还介绍了这一方法在解决消费/储蓄问题上的应用前景。
Ariel Pakes
哈佛大学经济系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荣誉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产业组织,生产力和技术变革。
题目:Experience Based Equilibria & Information Sharring in Auctions
Ariel Pakes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在交易结果的动态分析中考虑异质性和均衡条件的工具。以往研究框架的假设要求状态变量演变为马尔可夫过程、均衡是Markov Perfection的某种形式。虽然这一框架仍然可以用于动态分析,但其复杂性会让人质疑是否有其他均衡概念能更好地接近代理人的行为。
为此,教授介绍了一种低于Markov Perfection要求的均衡概念,用来计算均衡和估计均衡条件,并考虑了减轻多重性问题的限制,然后利用这一均衡概念来探究在动态采购拍卖中信息共享的影响。研究从动态系统中的静态点(rest points)处的决策着手,并提出两点假设:一是每个代理人选择最大化他们期望贴现价值的行为;二是对于那些反复访问的状态,这些看法和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随后报告了他与合作者关于在动态环境中信息共享如何影响拍卖的研究。他们修改了基于经验的均衡概念来研究动态拍卖。最后,Pakes教授指出决定竞标能力的状态的分布是内生的,因此动态拍卖可以产生不同于静态拍卖或重复拍卖的激励,并且通过比较不存在合谋行为的模型中的额外信息来说明这一点。因为共享信息对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这会产生状态的不同分布,在分析时必须考虑这一影响。
Samuel Kortum
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曾任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主编。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Econometrica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Jonathan Eaton合作发表的Eaton-Kortum模型,对近10余年来贸易模型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题目:In Search of Trade Frictions
报告开始,Kortum教授分别使用法国与德国出口数据展示了引力模型的基本特征事实:n国从法国和德国的进口占比(此处指进口额占n国GDP的比重) 与n国和这两个出口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进而引出本次主题演讲想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如果将n国从i国进口额与n国进口总支出的比重称为贸易份额(trade share),为什么贸易份额的差异如此之大?第二,很显然距离因素只为上述问题提供线索而并非答案,到底是哪些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s)引起了这种差异?为此, Kortum教授在文献基础上为我们开门见山式地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贸易摩擦:冰山成本(iceberg cost)、出口固定成本(fixed costs of exporting)以及搜寻摩擦(search friction)。
为了对该问题有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Kortum教授首先梳理了在微观企业层面研究贸易摩擦的模型的演变。第一个是BEJK(2003)模型,该模型在李嘉图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企业的不完全竞争行为,适用于美国出口商的数据;第二个是EKK(2011)模型,该模型将出口固定成本加入到Melitz(2003)模型,可以解释出口商涌入大规模市场的现象;第三个是EKK(2019)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冰山成本和搜寻摩擦,是Kortum教授和Eaton教授、Kramarz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
然后,Kortum教授阐述了他们的EKK(2019)模型。在之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他们假设买家和卖家随机匹配,构建了企业对企业的贸易模型,并运用德国、法国和立陶宛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推算得到搜寻摩擦系数,从而评估每个出口商的客户分布情况。
最后,为了评估搜寻摩擦的重要性,需要将其与其他类型贸易摩擦的影响相分离。因此,Kortum教授与合作者利用2012年OECD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初步发现:搜寻摩擦似乎是解释双边贸易模式的关键。同时,他表示接下来会继续拓展该模型,以期挖掘更多方面的问题。
分会场精彩图瞬
至此,2019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在暨南大学圆满落幕,作为本年度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11位国际顶级学术大师带来国际前沿的学术分享,3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在65场平行会议中进行论文报告,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畅所欲言。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常务副主席、货币金融研究中心(CEMFI)教授Enrique Sentana对本次会议高度评价,“会议组织得非常顺利,参会者得到非常专业的安排,而且会议的受邀报告质量非常高,平行会议等参加的人数也很多。我与许多参会者交谈过,他们都非常享受这次的会议。”
会议的成功举办在承办方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的学科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个成立不到4年的年轻学院,能够承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实属有幸。未来,IESR还将继续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全面开展多样化的学术活动,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合作,进行国际水准的学术研究,以此提升IESR在国际学术界的对话能力和学术地位,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最强音。